王軍祎
【關鍵詞】 校園文化;系統性;觀念;規劃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24—01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其所承載的校園文化是立校興校的靈魂。健康向上、豐富深刻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持久的滲透性和堅不可摧的穩固性,對于拓寬學生精神視野具有無法比擬的積極作用,是一所學校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品位的重要載體和綜合辦學實力的直觀反映,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廣大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更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當前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
1. 重視不夠,地位不突出。大多數農村中小學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校園文化建設普遍重視不夠,把校園文化建設僅僅作為辦學附屬品,沒有納入學校長遠發展總體規劃,制訂和落實必要的建設措施,重點培育和經營。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輕視校園文化在育人功能中的輔助、支撐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形成足夠強大的育人“氣候”。
2. 朝令夕改,缺乏系統性。多數農村中小學換一任校長,就改變一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和規劃,實際建設工作不以科學規律為主線,被動遵從個人意志,也有的農村中小學為應付各類檢查、驗收和評比,盲目、批量照搬照抄,搞突擊式、運動式文化嫁接,表面上景象繁榮、花里胡哨,實質上華而不實;二是缺乏科學合理的系統規劃,將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整體建筑布局、風格,以及當地人文環境、學校歷史傳承、德育智育工作等相剝離,校園文化建設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融入學校主體工作。
3. 貪大求全,堆砌速成版。校園文化建設涵蓋建筑風格、校園布局、環境氛圍、制度建設、辦學歷史、地域特點等內容,但如果違背文化建設自身發展與完善的內在規律,刻意打造速成樣板,亦會造成淺顯輕浮、矯揉造作的后果,反而有失深度與厚重。目前各地在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不乏任意堆砌、強行疊加的片面做法,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包羅萬象卻顧此失彼,經不起時間沉淀和歷史檢驗,結局只能是曇花一現。
4. 經費不足,投入無保障。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穩定、持續的經費投入作保障,但受目前學校公用經費限制,廣大農村中小學基本上都沒有設立校園文化建設專項經費,臨時修補成了基層工作的通病,甚至把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刷一刷墻壁、貼一貼標語、掛幾幅宣傳畫之類的投入層面。特別是辦學規模較小的農村中小學,自有公用經費勉強可以維持日常辦學需求,用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專項經費更是捉襟見肘,微乎其微。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1. 更新傳統觀念,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廣大農村中小學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把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到與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教學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提高思想認識,切實改變傳統觀念,打造符合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精品工程,重點要克服盲目應付、消極應對和行政干預過大、經費投入不足等現實困難和問題,引領農村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走出誤區,以期發揮對學校智育工作的有益補充和對校園德育工作的有力支撐,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健康發展。
2. 集思廣益,做細做實長遠規劃。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藍圖。這個規劃既要充分考慮學校當下辦學實際,也要兼顧長遠發展大計,緊密聯系日常教學工作。規劃內容要涵蓋歷史傳承、辦學定位、建筑布局、氛圍營造、制度建設等各個方面,明確組織機構、實施步驟與保障措施,有章可循,按部就班。特別是要明確經費、組織和考核評估等具體保障機制。對于經費保障方面,學校要每年或每學期列支一定比例的公用經費專項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力戒小打小鬧小投入的片面做法和拆東墻、補西墻的無謂耗費。
3. 加強考核評估,穩步推進規劃落實。嚴格對照長遠規劃,逐步落實階段性工作任務,依靠階段性工作過程,推進整體目標逐步實現。在考核評估的策略方面,要突破傳統模式,考核主體除了學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之外,也可以探索引入業內行家、社會中介機構和家長委員會,定期對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和質量進行專題考核評定,總結推廣成功做法,鞏固提升既有成果,發現存在問題和不足,制訂應對措施和辦法。
4. 強化常規引領,激發潛在思想行為。各級各類農村中小學校要把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要求、綱要思想和奮斗目標融入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實踐,以班級或團隊文化活動、校本課程、晨會例會等活動為載體,時刻注重對全體師生的理論教育和行為引導,讓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內外深入人心,大力創設良好的輿論氛圍,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促使校園文化建設成為全體師生潛在的行為準則和自覺的行動規范,進而逐步構建特色顯明、穩定持久的校園文化環境。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