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關鍵詞】 單親家庭;幼兒;心理問題;表現;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30—01
一、對單親家庭的界定
1. 單親家庭的含義。所謂“單親家庭”又叫做“不完全家庭”或“殘破型家庭”,是指喪偶、離異、父母不雙全的家庭;亦即指子女只與父母親或祖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2. 單親家庭的類型。單親家庭大致有三種類型,其中以離異形式存在的占主體;其次是因喪偶而形成的單親家庭;另外一種更特殊的形式——非婚生的孩子與母親組成的單親家庭。
二、單親家庭幼兒的心理問題及表現
(一)情感方面
1. 孤獨感和拋棄感:喪偶或離異、父母不雙全的家庭的孩子最明顯的感受是寂寞孤獨。單親家庭的孩子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陪伴的時間少,孩子在心靈深處有父母一方或雙方都不愛自己的感覺,易產生被拋棄的感覺。
2. 自閉自卑心理和自尊心扭曲、逆反、仇視心態。喪偶或離異、父母不雙全的家庭的孩子情緒易發生變化,這種負面情緒會使孩子變得敏感、畏懼,導致他們自我封閉,長時間下去易造成自卑、封閉等心理。
3. 自責感和不安全感:父母離異的原因是幼兒很難明白的,有的孩子還會認為自己是父母分開的主要原因,由此產生自己不是好孩子的想法,并且深深自責。
4. 猜忌心理和不信任感:在缺乏正常家庭應有的溫馨和關愛中,孩子易出現消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情感反應,沒有幸福感,不信任他人,對未來的家庭生活充滿不安和恐懼。
(二)性格和行為方面
1. 易出現嚴重的性格缺陷。由于父母整天爭吵,對孩子缺少關心,孩子缺乏安全感,逐漸形成孤僻膽怯的性格,極端冷漠;而有些孩子則由于長期目睹父母的爭吵,變得情緒暴躁、蠻橫,表現出任性、放縱的性格等。
2. 易出現性別角色混亂。兒童的成長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性別角色認定的過程。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父親作為一個勇敢、堅毅的男性性別角色,對男孩子男性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單親家庭中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男孩,往往受到母親過分的關愛和保護,容易養成女性化的氣質傾向。
(三)智能發展
有研究顯示,離異家庭幼兒的智力發展明顯落后于完整家庭幼兒,學習成績從總體上顯著差于完整家庭兒童。
三、單親家庭幼兒的心理問題成因
1. 受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第一,從孩子的心理、情感、情緒發展的角度來說,由于長期生活在不協調的家庭環境當中,缺乏家庭應有的溫馨和父母親的關愛,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教育和溫情,孩子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和不良的情感反應。第二,受兒童周圍的榜樣的影響和對成人行為的模仿。如果是男孩子跟母親一起生活,孩子就缺少了陽剛之氣。那他的性格當中就缺乏了某一個方面的素質, 對其以后生活、行為以及社會交往、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會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2. 受幼兒園的教育條件以及師生的接受程度的影響。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中度過的,因此,幼兒園和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影響也很大。
四、對策
1. 切忌期望值太高。失去配偶之后, 許多家長便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 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如果期望值過高,勢必會導致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有些心理素質不佳者,受不了這種壓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不思進取,乃至“破罐子破摔”。另一些孩子也許能堅持發奮,但是長期超負荷地運作,一旦超出了承受極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潰,結果反而更遭。
2.培養其獨立性。許多單親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百般照顧,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因此,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就是教會他們成為能獨立生活的人。
3.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在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父親和母親有著無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愛,孩子就會形成所謂的偏陰人格,即表現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斷性不強等;而缺少母愛,孩子又會形成所謂的偏陽人格,即表現得孤僻、冷漠、缺乏愛心與同情心、沒有安全感、狹隘等。所以,對于單親家庭的父母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于缺少父愛或母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總之,單親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極其重大,一定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種有效的途徑,對幼兒進行長期的、不間斷的指導和教育,使他們的心靈始終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之中,讓他們成為有理想、意志堅強、充滿自信、活潑開朗的健康的人。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