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超
【關鍵詞】 小班化;有效性;理念;有效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3—0048—01
小班教學的方式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同時也是時代發展和新課改的要求,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充分展現,給予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在進行小班化教學時首先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而全面發揮小班教學的教學優勢。
一、小班化教學的理論依據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小班化教學已經成為農村學校教學必然趨勢。但很大部分老師對小班化教學還不太適應,有的仍按原來的教學思路和模式在組織教學。沒有能夠利用好小班化的優勢,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通過研究與實踐,我們探索了小班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學生享受到了小班化所帶來的益處。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借鑒了人本主義的思想。多元智能理論是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的支撐。建構主義理論對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的指導。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是對因材施教原則的應用。
二、小班化教學的理念
1.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人數的多少是小班化教學和傳統教學的最大區別。小班化教學的特點就是學生數量較少,因此教師花費在每一位學生身上的時間增多,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教育,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傳統的教學方式,由于人數過多、教師的精力有限,教師在教學時的關注點通常都在部分學生身上,導致大部分成績不突出的同學被忽略,最后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越來越大,而小班化教學可以有效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進和發展。
2.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不得不采用比較嚴厲的管理方式,因此,師生的關系通常不是平等的,學生對教師會有畏懼心理。小學語文在進行小班化教學時,因為人數較少,所以老師在教學時的管理也就比較輕松、容易,可以不必采用壓制學生的管理方式,因而可以形成更加平等的師生關系,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提升教學的效果和教學質量。
3. 用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合理的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同時要注意配以相應的評價機制。在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除了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及時的表揚以外,還要建立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評價,為了避免評價機制對學生個體自尊心的傷害,在制定評價機制時可以采用評價小組的形式,把學生分成小組,對小組進行相應的評價,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找準定位,一方面還能形成團結互助的學習氛圍,對于小學生的發展十分有幫助。
三、小班化教學有效策略
1. 轉變評價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改變以往單純的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優異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優秀的評價觀念,明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目標,多角度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建立更加全面更加科學的評價體系。小學的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古老的寓言故事、詩歌散文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發現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所在,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發揮自己特長,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 小組合作,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學生的主動參與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明顯,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時,教師要盡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其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班教學由于學生人數較少,因此擁有更多的教學時間,通過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自主發現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學習效果更好,還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增加在課堂中的參與感,進而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
3. 分層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由于個體的差異,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時,要注意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家庭、性格、能力等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的教學,切忌用相同的、單一的評價標準對不同的學生進行評價,更不能有同一種教學方式對所有學生進行教學指導,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用“不同”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4.尊重學生主體,培養學生個性。由于小班化教學學生人數較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學的這一特點,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學習為主,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之間的差異,積極培養學生的個性,為社會的發展儲備各種各樣的人才。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