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磊
【關鍵詞】 對話教學;課堂;人際;心理素質;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50—01
教學與對話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系。人類的交往實踐是在對話中展開的,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如果把人類社會的實踐分為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那么,教學就屬于交往實踐”,教育起源于人類的交往,是一種以傳遞經驗、影響他人的身心為目的的交往,是交往的特殊形式。在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中也都蘊含著對話因素。教育的目的之一,即是培養具有對話精神和對話能力的人。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對話。
對話教學即是指在對話的理念下展開的教學。基于對對話理念的理解,筆者認為,對話教學首先是一種教學方式,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圍中通過有意義的對話去了解知識,實現教學目標;其次,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話理念的踐行,師生間有了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融,從而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人的發展。事實上,對話教學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教學理念,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在對話教學中,對話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精神和原則存在的,我們更多的也是關注這一理念的踐行情況而不是對話教學的模式。因此,對話教學不一定要以對話的方式呈現,只要是在對話理念支配下的教學,都可以看作是對話教學。
對話教學即可看作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精神相遇與交流。根據對話主體的不同,可將對話教學的展開方式劃分為人際對話、人本對話、自我對話三種形態。
一、人際對話:包括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師生對話是最常見的對話形式,它“不僅僅是二者之間的狹溢的語言的談話,而且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對‘雙方的傾聽,是指雙方共同在場、相互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系,這種對話更多是指互相接納和共同分享,指雙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
生生對話是學生之間就某一話題展開的討論和交流。傳統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對話,更多的是通過“竊竊私語”的形式實現的。在對話教學中,生生對話受到關注,被認為是教學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人本對話:生本對話和師本對話
生本對話指的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傳統教學中,文本是知識的象征,是學生要去理解、背誦、掌握的對象。在對話教學中,不再是文本統治著學生,而是學生占有了文本,文本不再是學習的負擔,而成了學生對話的朋友。
師本對話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其特有的視角對文本的理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失去了個性,對文本的理解是以教材或教參為標準,而失去了自己的解讀。在對話教學中,教師是具有主動精神的意義生成者和發展者。
三、自我對話:學生的自我對話和教師的自我對話
學生的自我對話指學生對知識及情感的自我建構和自我體驗。傳統教學中,學生由于被灌輸了大量脫離其生活世界的知識,沒有時間和能力進行自我對話。對話教學鼓勵學生的自我對話,鼓勵學生去思考、去追問對話學習中產生的矛盾和困惑,在自我對話中,消解矛盾,澄清困惑,得到提升。
教師的自我對話指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教師只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與自我對話,不斷內化,才能提升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走向完善。在具體的對話教學中,幾種對話形態互相滲透,互為因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共同構成了錯綜復雜的對話教學關系網,在循環往復中推動著對話教學的展開。
四、對話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 教師心理素質。相對于完全在教師掌控中的傳統課堂,對話教學的課堂充滿了變數。一方面,學生在對話中產生的各種問題需要教師應對;另一方面,對話的程度要求教師能較好把握。這就對教師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坦誠自己的不足,真誠對待學生,這樣能進一步激發學生質疑的熱情,在這樣的歷練中教師的素養也將有較快的提升。當學生的對話熱情高漲時,教師要善于控制課堂氣氛。當有學生搶著發言或各執己見、爭執不休,導致課堂進入無序狀態時,教師不能簡單粗暴地打斷學生的對話,而是通過委婉的方式,維持秩序。
2.教師的知識積。對話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廣泛參與,相對于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個人的“獨白”,可能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意見出現,需要教師具備豐富淵博的知識,對此加以合理的引導,使之成為有意義的生成。
3. 提問的技。問題是引燃課堂對話的導火索,對話教學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在對話教學中,“知識退居到談資的地位,問題上升為學習活動的中心”。對話教學中問題的生成有三種方式,“學生自發生成問題時,教師要順;師生共同生成問題時,教師要引;教師自己生成問題時,教師要啟”??梢姡處熢趩栴}生成中的主導性是相當重要的。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