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涉眾型經濟犯罪是近年來比較突出的經濟類犯罪,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主要包括傳銷類、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類、集資詐騙類等經濟犯罪活動。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涉眾型經濟犯罪呈現高發態勢。有效遏制此類經濟犯罪的發生對于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對此,需要加強有關職能部門的聯合協作,實行聯合執法;加強情報搜集工作;主動開展群眾教育工作。
關鍵詞:涉眾型經濟犯罪;特點;防控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犯罪出現了諸多新的特點和情況,本文旨在通過對涉眾型經濟犯罪的研究,結合當前公安部門打擊此類犯罪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梳理思路,查找問題,尋求方案以期對當前的涉眾型經濟犯罪進行較為清晰和恰當的分析并為實戰部門提供偵查思路。
一、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概念和特點
涉眾型經濟犯罪是公安機關在偵查實踐中根據對犯罪形式的分析而提出的犯罪概念,是具有涉眾因素的經濟犯罪的集合,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分類。在案件標準上來看,此類犯罪以人數作為歸類標準,案件涉及人數眾多,尤其是不特定的受害人數眾多。從案件類型上看,涉眾型經濟犯罪形式主要包括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銷售未上市公司股票、傳銷等經濟犯罪活動。另外在證券犯罪、假幣犯罪、合同詐騙犯罪等。
涉眾型經濟犯罪在案件標準上表現為類罪因此具有區別于其他經濟犯罪的特點。①案件多發,屢禁不止,不僅如此,涉眾型經濟犯罪還面臨愈演愈烈的局面;②犯罪手法多樣,欺騙性強隨著各地打擊力度的擴大,傳銷類犯罪走向隱蔽,甚至利用互聯網進行傳銷;③涉及受害人多,弱勢群體為主要目標此類社會群體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識淡薄,不能明確辨別犯罪活動,更容易受騙;④涉案資金多,追回難度大。
二、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打擊難點
(一)涉及面廣,涉案資金流動大,追繳困難
涉眾因素是涉眾類經濟犯罪案件的本質特征,因此涉及面廣是其必然體現。首先是案件涉及地域廣,涉及人數眾多。2015年破獲的“開心復利”特大傳銷案涉及全國8個省市,會員1萬多人,涉案金額6000余萬元。涉案資金流動性大也是此類案件的突出特點,隨著經濟和網絡支付技術的發展,各色各樣的支付手段開始出現,致使涉案資金流動擴大,時間跨越擴大,為公安機關追繳涉案資金增加了新的挑戰。
(二)犯罪手法多樣,并且不斷翻新
近年來隨著公安部對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打擊防范力度加大,各類傳銷類案件更加趨向隱蔽和變相。近年來涉眾型經濟犯罪的犯罪手段主要有:一是以“聯營入股式返利”方式吸引公眾投資。二是以“購后反租”的形式騙取資金。三是以促銷為名“消費返利”名目進行集資。四是以即將在國內或者海外上市為由公開銷售未上市公司原始股。五是通過網絡即時聊天工具以拉人頭返利的方式變相傳銷。各類犯罪手段不斷翻新,犯罪趨向隱蔽化,甚至以合法產業作為外衣進行非法盈利,給公安機關打擊工作增加了困難。
(三)案件性質復雜,潛伏期長
涉眾型經濟犯罪具有多種表現形式,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在犯罪活動中往往還有形式和手段上的交叉,并且案件錯綜復雜,違規與違法,違法與犯罪交織在一起,案件性質難以判斷,給偵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此外,犯罪活動的隱蔽性和漸進性使此類犯罪的潛伏期比較長。如非法集資類犯罪,犯罪分子往往以合法經營為旗號,從聚攏小額資金開始,案發前采用及時兌付報酬的方式掩飾其詐騙目的,取得群眾信任和認可后,加以推廣,從而招攬更多的投資人。因此很多案件都是在犯罪活動開始兩三年后才浮出水面,給公安機關偵查案件、獲取證據、抓捕犯罪嫌疑人、追繳贓款等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三、涉眾型經濟犯罪的防范
(一)多部門聯動,加強監管打擊力度
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發生隱蔽,蔓延速度快,由此決定了案件的處理必須要快,因此公安、工商等職能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交流協作,確保信息的暢通和工作的高效。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優勢,抓好社會管理,經濟市場監督,宣傳防范等工作,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分工負責,共同治理,最大限度的壓縮涉眾型經濟犯罪的生存空間。
(二)情報主導警務,做好安全防范
涉眾型案件在爆發期前有很長的潛伏期,公安機關要主動出擊做好情報搜集工作,一方面加強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很多涉眾型案件在潛伏期都會有固定金額、固定去向的資金流動異常,另一方面加強對網絡運行平臺的監控,隨著對涉眾型經濟案件打擊力度的加大很多犯罪轉向網絡空間,例如通過QQ、QT語音平臺、微信等方式進行集資。因此公安機關要做好情報搜集工作,對涉眾型案件盡快打擊,減少人民損失。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防范意識
建立涉眾型經濟犯罪的通報制度,對于目前常見的犯罪形式及相關實例及時在權威報刊、電視媒體進行通報披露,使社會大眾及時能夠及時識別犯罪陷阱,謹慎投資。進行法制宣傳,提高廣大社會群眾的法律知識和防范意識。通過宣傳及時引導群眾養成正確的投資心理,不輕信社會上種種低風險、高回報的宣傳,謹慎投資。
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結構急速的調整,復雜的社會經濟市場帶來了諸多問題,涉眾型經濟犯罪的頻繁發生就是其中一個值得引起高度關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當繼續加強對涉眾型經濟犯罪防控對策的探索和創新,研究當前形勢下涉眾型經濟犯罪出現的新情況。在實踐中,公安機關重視和加強涉眾型經濟犯罪現象的特征研究,清楚了解和掌握此類犯罪的現狀,及時制定相關對策遏制此類案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志俊.公安經偵協作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
[2]趙鵬豪.當下我國經濟犯罪的成因研究[D].吉林大學,2013.
[3]黃石.治理視域下的犯罪控制[J]. 江漢論壇,2012(06).
[4]傅強,王吉霞,閆佳楠,張鵬.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的調研分析[J].人民檢察,2011(05).
[5]印仕柏,李春陽.涉眾型經濟犯罪之刑事政策及其適用[J]. 法學評論,2010.
[6]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課題組. 涉眾型經濟犯罪司法難題對策研究[J].法學雜志,2010.
[7]沈言.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的新態勢及對策[J].中國審判,2010.
作者簡介:
楊博(1991~ ),男,漢族,山東省聊城人,訴訟法學碩士,甘肅政法學院公安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證技術。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學院公安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