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秋


摘 要: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分析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旨在與大家相互學習,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設計;探討活動
在現代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性,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剖析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以讓學生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更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不斷探索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妥善做好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因材施教方可得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時,也要先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切不可盲目地生搬硬套,如果合作學習模式運用不當,非但不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會浪費課堂時間。筆者多年從事初中教學工作,個人認為,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學習方法,但首先必須要妥善做好教學設計,一定要掌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同時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所設計的問題既要具備討論價值,同時要難易適度。
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由于學生剛剛接觸相關知識,因此筆者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和問題,讓學生相互探討,首先筆者將學生分組,每組4人,前排2名同學與其后面的2名同學為一組,以此類推,之后筆者讓學生畫出一個正方形網格,橫向和縱向均劃分為10個正方形小格,以網格中心點為原點作平面直角坐標系,然后再讓學生在網格中畫出一個飛機的平面圖形,飛機各頂點要與網格中的點重合,本文在此以其中1組學生畫出的圖形為例,如圖1所示。
隨后筆者讓各組學生快速討論,飛機上哪些點關于x軸對稱,哪些點關于y軸對稱。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這個問題十分簡單,學生很快就可以討論出結果,以圖1為例,關于x軸對稱的點包括點B和點Q、點C和點P、點D和點O,等等,關于y軸對稱的點則分別為點C和點G、點P和點L。之后筆者讓學生列出飛機上各點的坐標,多數學生都可以快速、準確地列出各點坐標,個別學生出現疏忽,也會很快被組內其他學生糾正,隨后筆者又讓學生討論,關于x軸對稱的兩個點,它們的坐標有什么關系,而關于y軸對稱的兩個點,其坐標又有什么關系,經過一番討論之后,學生都紛紛得出了結論:關于x軸對稱的兩個點,其橫坐標相同,縱坐標互為相反數,而關于y軸對稱的兩個點,則是橫坐標互為相反數,縱坐標相同。
由此可見,通過合理設計活動和問題,筆者成功地為學生傳授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當然筆者在課堂中還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文中不再贅述。
二、適當給予提示
盡管教師在設計活動和問題時可以保證難以適度,但是學生“眾口難調”,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很快找出答案,而有些學生可能絞盡腦汁也找不到思路,這樣一來,如果過早結束探討活動,那么沒找到思路的學生會感到失落,影響學習熱情,也不利于他們理解知識;如果一味等著學生自己找到思路,又會浪費課堂時間,使那些先找到答案的學生感到厭倦,因此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巡視各組學生的討論成果,對于討論成果較好的一組,教師可以不聞不問,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如果發現某組學生討論成果不佳,初期教師要保持耐心,再等一段時間之后(具體等待時間視其他組學生的討論情況而定),如果該組學生仍然沒有討論出結果,教師就要適當給予提示。
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三角形”知識的時候,首先筆者在黑板上寫出題目:“如圖2,在△ABC中,已知AD=BD,AC=BC,∠C=90°,PE⊥AC與點E,求證ED=FD。”
筆者將學生分組,每組4人,并且保持每組中都有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每組中都有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之后讓各組學生自行探討,找出證明ED=FD的方法,某些小組的學生經過相互交流,很快找到了思路,逐步找到了證明的方法,也有幾個小組的學生,一時間找不到思路,又過了一段時間,個別組的學生已經快要證明出最終結果,此時筆者走到沒思路的小組旁邊,給予提示:“可以連接某兩個點,這樣就可以逐步證明出結果”,經過提示之后,學生很快連接C、D兩點,之后先證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證明△ADC≌△CBD,并且△ADC和△CBD為等腰三角形,然后證明△CDF≌△ADE,最終即可證明ED=FD。
綜上所述,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討論成果,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提示,這樣既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也可以避免浪費時間。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逐漸成為歷史,如今我國教育工作不斷改革,合作學習模式已經逐漸融入初中各學科的教學工作中,合作學習模式能夠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為學生樹立合作精神,幫助學生順利掌握知識,本文分析了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文中觀點可以為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曾期嫣.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1(17):9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