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小學生的英語厭學問題。正確認識當前中小學生的英語英語厭學問題原因和解決當前中小學生的英語厭學心理問題,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生;英語厭學;解決對策
一、中小學生英語厭學問題的現狀
進入中學后,不少同學發現自己的英語學習成績很難提高。還有的同學會因為課程增多、信息量增大而產生不適應感,嚴重地甚至出現英語厭學現象。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理當把握住求學的大好時機,何況我們生活的時代又是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時代,應該說更能激發廣大學生的求知熱情。可客觀現實卻不容樂觀,在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英語厭學現象普遍存在,有的學校甚至還很嚴重。
二、中小學生英語厭學問題的成因
1.主觀原因。很多學生由于抗挫折能力,抗外界壓力能力,克服困難能力弱,巨大的思想壓力和精神負擔使他們難以承受,產生自暴自棄,意志消沉,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對于外界的干擾和誘惑,英語厭學的學生大多數是將興趣由學習轉移到上網、游戲、錄像上,有些本來熱愛學習的學生由于迷戀上了電腦游戲后,逐漸荒廢了學業。
2.客觀原因。家庭因素: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中的物質環境、精神氛圍、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會通過有形或無形的方式給子女的學習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學校因素: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中學生各方面的影響都特別深刻。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得各個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不得不增加學生的負擔,這樣的教育很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更難做到針對英語厭學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伴隨著學習時間加長,考試次數增加,作業量加大等因素,加劇了學生學習成績上兩極分化,導致學生身心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使一部分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學習困難,導致更加討厭英語。
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方面,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較大。比如受社會“黃色文化”影響及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受校外玩樂場所如營業性舞廳,電子游戲室,臺球室等影響,使貪玩的學生學習分心。在當代,各種思潮同時來襲,由于中小學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點,缺乏處世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比如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三、中小學生英語厭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鑒于以上的英語厭學原因分析,我們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學生之間相互配合,幫助學中小學生消除英語厭學心理,共同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對一些具有嚴重心理障礙的英語厭學學生,還需要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調整學習心態,積極、主動、愉快地對待學習。
1.從學生自身來看,學生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學習是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需要。在當前科技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的形勢下,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可能掌握現代科學知識,不僅不能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而且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2.從家庭方面來看,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葉茂盛,開花結果。作為家長,不要再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應多與孩子交流、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了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關心、指導。父母的鼓勵、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學無止境,家長要努力給孩子創造出一種“學習型家庭”的氛圍。
3.從學校方面來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做到聯手共管,使學生有個引導和支持。同時端正家長對子女讀書的看法,使其與校方達成共識,做到學校能及時把學生在校內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而家長能把學生在家的情況提供給學校,便于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組織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愛好與團隊合作意識,構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發散性、挑戰性的問題,選擇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學生從苦學的深淵帶到樂學的天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交流和成長的樂趣。
4.從社會方面來看,要優化社會大環境,大力整頓社會風氣。尤其是加大整治營業性舞廳,電子游戲室,臺球室及網絡,書刊,音像制品等力度。為創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端正社會風氣要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造成初中學生英語厭學心理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英語厭學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而矯正英語厭學心理則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解決英語厭學心理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新穎,中小學生厭學心理的研究與展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6).
[2]倪永平,中小學生英語厭學心理成因及矯治措施[J].新課程學習,2010(6).
[3]潘金明,學生厭學心理探究[J].教育革新,2009(7).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鄧蘆茜(1993-),女,漢族,重慶長壽,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