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
【摘要】水電站工程具有優秀的開發潛力,但其在為我國經濟體系創造高價值的同時,也因其獨特的工程特點而存在大量的安全風險。本文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水電站建設中作業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然后結合危險源識別工作對水電站建設中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對策做出了探討。
【關鍵詞】水電站建設;安全風險;原因;控制對策
1、前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也邁入了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截止至2015年,水電水電工程精彩不斷,無論是首次落地中國的世界水電大會,還是長江電力重磅收購水電資產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電上市企業,亦或是第三個“三峽”邁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都彰顯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是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產業。但與此同時,迅速發展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規模尚且難以與現有的管理水平相匹配,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作業過程中,其安全風險的控制不僅關系到整個工程的使用壽命與質量,還與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息息相關。在當今人多水少的格局以及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的背景下,如何管理好水電站工程建設施工安全,逐漸成為了相關安全管理人員面臨的棘手難題。
2、水電站建設中作業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
2.1 施工環境問題
施工環境問題是導致水電站建設中作業安全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與其它類型的施工項目相比,整個水電站工程中的施工工作密集型較強,同時水電站工程的很多施工項目多是在室外露天環境下完成,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往往是家常便飯,高溫、霧霾、雨雪等惡劣天氣都會使得施工人員出現安全事故的幾率增加。再加上水電站建設施工過程中工種交叉作業頻繁,部分水下作業、爆破作業更是需要極大的體能消耗,容易引發管理人員違章指揮,施工人員疲勞作業等一系列情況,導致整個施工過程具有較大的危險性。
2.2 人員能力問題
相較于其它類型的施工項目,水電站建設對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水電站開挖中的爆破作業為例,爆破形式可分為露天爆破、洞室爆破、水下爆破等多種形式,其中又涉及到水下爆破、靜態爆破、預裂爆破等不同技術,相關細節要求不盡相同。根據相關章程規定,爆破作業人員不僅需要通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爆破作業資格證后方能進行爆破開挖工作,更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爆破相關章程,同時還要對可能出現的爆破安全事故具備一定的應急處理。但在實際的水電站建設作業過程中,部分施工人員可能會由于施工資金不足、施工人手不夠等原因,未能選用完全符合條件的技術人員進行爆破作業,無形之中大大增加了作業安全風險。而且一旦發生爆破安全事故,由于所選用的技術人員缺乏必要的應急處理能力,往往會釀成更大的損失。2003年2月廣西龍勝水電站引水隧道的爆破重大安全事故,其原因就是由于爆破人員無證操作,作業人員未撤離作業區就提前引爆,未能執行相關的安全操作流程所引起的。
2.3 企業管理問題
水電站建設作業中的企業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兩個方面,其都是導致作業安全風險增加的原因。在外部環境方面,我國國幅員廣闊,地形地貌情況較為復雜,不同地區的水電站施工情況以及施工隊伍的綜合能力也不盡相同,很難采用統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從而給企業的安全管理埋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在內部管理方面,大中型水電站建設工程往往實行分包制度,總承包的建筑企業往往將其分包給若干個小型施工企業進行施工,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施工進度,但也導致涉及到不同部門和不同環節的協調配合時,如原料供應、內部保障、現場管理環節等,總承包的建筑企業在實施安全管理和現場管理方面鞭長莫及。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過程中因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識的缺失釀成的安全事故、項目流動過程中人員和機械因管理不當造成的配合失誤、企業組織結構不完善造成責任分擔不明確、事故應急處理預案不健全造成安全事故影響擴大均屬于企業管理引起的安全風險。
3、水電站建設中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對策
3.1 對水電站作業安全風險進行辨識分析
作業安全風險的辨識是整個水利水電工程安全風險控制工作的基礎,實際的辨識過程中,一般需要根據施工性質、特點、進度的不同階段和施工人員的素質和經驗進行選擇,相關辨識程序如圖1所示,施工過程中多在此基礎上結合直觀經驗分析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法兩種方式對安全風險進行辨別。
其中,直觀經驗分析法適用于有以往經驗可以借鑒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先由分析人員按照有關標準、法規、檢查表進行觀察分析,然后借助于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對工程的安全風險進行辨識。必要時,可結合水利水電工程作業條件的經驗和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對象的危險源。系統安全分析法則用于較為復雜的水利水電工程中,具體又可分為事件樹分析法(ETA)、事故樹分析法(FTA)、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等等。針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重大危險源,應當按如圖2所示的層次進行預防,從而有效保證作業安全風險的控制效率。
3.2 做好施工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
施工設備的管理工作作為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無論是對于施工環境的改善,還是對于企業管理的完善,均有著重要意義。水電站建設過程中,施工設備大體可分為起吊設備、用電設備、水機設備、輔助設備等幾種類型,相關的管理工作應當根據設備類型有的放矢地開展。在大型起吊設備安裝完成后,施工單位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檢查和試運行,重點對檔案資料、限位限重裝置、設備零件等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允許投入使用。而對于用電設備,則需要配備相應的保護裝置,避免因惡劣施工環境和人員誤操作引發安全事故。例如現場的配電屏應配備漏電保護器和過負荷保護裝置、電動建筑機械的開關箱需要配備隔離開關、以及緊急過電保護裝置、危險源監控系統、火災檢測報警系統和防靜電設施等等。對于水機設備和輔助設備,則需要做好狀態檢修工作,在巡檢過程中對勵磁系統的各指示燈、設備的連接線、水閥控制系統的水井水位和控制回路以及水機設備各部分導軸承油位情況等參數進行重點詳查,如果發現異常情況,需第一時間進行斷電處理然后報告上級,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維修,從而有效避免因設備損壞引起的安全事故,達到將安全風險降至最低的重要目的。
3.3 加強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新的安全形勢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安全理念已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相關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企業需要建立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施工過程中忽視安全、放松管理的錯誤施工理念進行改觀。可考慮借助安全知識講座,安全知識模擬考核等工作進行改觀,并針對水電站施工過程中危險源的識別和評價、危險源觸發條件及其控制措施等重點項目進行加強,實現施工人員由被動安全管理向主動安全管理的轉變。針對于施工人員施工知識水平還有待提升的現狀,可使得其能夠對水利水電工程相關專業知識有更為完善的了解,當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決。在此基礎上,也可進一步引入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管理的專業人才,借助優秀企業的管理方式完善水電站建設過程中作業安全風險的控制。
3.4 健全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作業過程中的安全風險控制亦是如此。施工企業需要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首先是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組織結構以保證水電站工程項目的有效實施,然后對整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項目周邊的地質條件、現場環境等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并依托相關數據合理編制現場施工組織計劃。在工程施工時,相關的管理人員則需要依據危險源防范標準和相關規定,對施工進度、特殊工種施工等一系列重要內容進行合理安排,讓水電站施工中出現的安全管理問題能夠有章可循,從而在有效保障工程施工進度的基礎上,保障施工人員安全,做到水電站工程建設中的“一人一機一環境”,從而有效消除整個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此外,還應當加強對危險源的日常管理與控制,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工程施工交接班制、危險作業審批制、安全信息反饋制度,使得安全風險控制工作時刻有序進行。
4、結束語
安全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基礎,但就現階段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的作業情況而言,危險源識別及安全風險控制工作卻是一項極其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的重要工作。相關的管理人員需要立足于此,從危險源的識別著手,在水電站作業安全風險控制的原則基礎上,構建起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安全風險預防控制體系,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從而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預防水電站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志平.涼頭水電站技改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11(15):89-90.
[2]李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危險源辨識研究[J].內蒙古航運產業報.2013,2(55):7-8.
[3]喬莎梓.水電站施工中的交叉作業安全風險分析[J].山西技術開發.2013,9(1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