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方
摘 要 教師嚴格要求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培養興趣促使學生樂于計算,培養好習慣使學生正確計算,有計劃的練習讓學生計算能力逐步提高,有目的的輔導,讓提高計算能力錦上添花。
關鍵詞 計算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60-01
在平時教學中,發現學生題訓練了很多,但錯誤率卻居高不下,教師和學生感到很無耐。學生計算時,計算錯誤原因很多,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造成的。我還發現好多學生對計算缺乏興趣。在數學教學中,計算是靈魂,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必須任務。我比較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在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點想法,供大家分享。
一、嚴格教學要求
在小學階段,尤其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要過好計算關,首先要保證計算正確,計算錯誤了,其他就沒有意義了,同時也要講求合理,靈活,才有助于計算能力的提高。嚴格按教學目標教學,教會各種計算方法,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前提。
二、積極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想辦法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用多種訓練形式,讓枯燥的數學計算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去計算。
在游戲中培養興趣。計算練習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聽算、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良好的計算心理。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學。
用故事激發興趣。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三、培養良好習慣
教師要培養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杜絕使用計算器代替口算筆算,培養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規范的書寫格式,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
四、有計劃的練習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要有計劃的組織學生練習。計算能力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長期訓練逐步形成的。訓練要針對教學的具體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每天有確定訓練的題量,還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去布置習題。要求偏低,不僅能抑制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影響教學任務完成;反之,要求偏高,也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能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五、有目的的輔導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長期細致的教學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幾項工作,還要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要及時發現學生在計算時出現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使學生在錯誤中求得進步。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定期和不定期有針對性的輔導。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分析錯誤原因,找出錯誤規律。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