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斌
【摘要】:美術課程在全面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顯現,尤其是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力、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美術課得不到大多數同學的重視,怎樣使美術課走進學生心里呢?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是激起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引發學習動機,帶動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是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學美術教學只有適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特征,教師在教學中應多設計、多運用游戲,多媒體教學,互動式教學,學生作品評價等多個角度,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興致勃發中學習,寓教于樂。這樣不僅能激發、保持和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興趣培養;教學方法;語言感染力;創新思維
一、前言
教育學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比绾味苏龑W生的態度,使教學獲得最大效果呢?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指出學習要由“知之”而“好之”而“樂之”?!爸敝付闷っ昂弥本褪俏覀兯f的嘔心瀝血的自主學習,雖然這樣很讓人敬佩,可是卻讓人身心疲憊。而“樂之”則舒心快樂的容于其中去學習。愛因斯坦曾言“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人對認識和實踐的情緒表現,它使人情緒高漲,精神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記憶效果好,勇于探索等積極影響。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產生興趣時,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出心馳神往。波亞杰說:“興趣是能量的調解劑,它的加入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使他具有興趣,因而使他看起來容易做而且能減少疲勞”。要是一個學生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控制下的大腦活動的較強興奮力會促使他主動去認識某些事物,各種智能也將得到興趣的激躍,形成良性循環。因此,美術興趣不僅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產生影響,而且,對素質的提高和潛能的發揮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當今美術教育出現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觀念落后
許多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有待提高,而且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仍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思想觀念,不知“民主”與“平等”是現代學生心理所認可接受的,教學不外乎傳統方法,如今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最使師生獲利的是運用現代科技教學,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獲得更深的體會。教師多進行教學研究,多學習業務和專業知識,了解學生心理發展,從而改變教學觀念和方法取得很好的收獲。
農村學生的美術課一般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兼職或者根本就沒有美術課,學生的美術知識貧乏。一般教師應關心下學生的美術知識背景,再重新安排教學內容,而不是不了解學情,一味照搬書本使學生不知所云,使課堂氣氛枯燥乏味,甚至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良好的發展
教師所面對的是一個活蹦亂跳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許多老師一味的自己灌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或者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有時學生的一個奇異的想法 ,也許是一個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可就在教師的否定中被埋沒扼殺,課堂死板,無生氣。
三、使學生積極參與的途徑
認清以上問題,改變單調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的幾種途徑:
(一)課前興趣培養
應該說美術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特別是現代美術:繪畫、印制、攝影與電子藝術、雕塑、建筑、工藝設計等,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應在學期伊始或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家庭和大自然,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和教學內容有關的美術作品,使他們對事物、作品充滿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不再像以前只能通過書本了解、認識事物。學生了解獲取美術知識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首先是親身體驗:通過外景寫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未來文化的聯想。其次是間接體驗:通過經常接觸的電視、網絡進行美術欣賞、了解中外美術史和美術文化。再次是教師引導:審美的傾向、文化的導向以及在其它學科中有所蘊含的美術文化。最后是學科理解:對外形的認識、對色彩感受、構圖等。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和積累美術知識,了解美術的功能和對人類以及社會的作用,引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渴望,為激活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中,教師往往在導入上下很大功夫,把這部分設計得不但新穎而且有趣,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往往忽視課堂教學整體內容的設計。而對教學過程的內容設計,探索構建優化的教學模式,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1)教學目標的準確性。教學目標就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效果。課時目標和單元目標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把握的最基本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能否正確的編制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是否能正確地得到貫徹。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一是要全面而切合實際,以便教師課堂上準確把握;二是要成為師生共同明確的認識,便于圍繞目標,最后實現目標;三是技法上要有明確要求。
(2)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方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師生進行有序的相互聯系的種種活動的方式。教學方法的選用,主要取決于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師教學活動的認識、邏輯程序、思維和管理等方面。教學方法的準確運用,能體現出教師對教學目的、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等一系列教學基本問題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科學地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使其符合教學目的、教學原則和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
(三)課后延伸學習興趣的培養
美術教學,不能僅以每節課的結束而終止,還應包括這節課給學生帶來的回味。讓學生課中興趣盎然,課后意猶未盡。
現代教育認為美術教學是一種認識和實踐活動。一方面體現為學生積極參與的主體認識活動;另一方面又體現為師生相互作用的實踐性質,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現教學、教育和發展三方面功能和諧統一的過程。師生相互作用的實踐,不僅要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更要考慮到教育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因此,完美的美術教學,不能以一節課的結束為終止,而應延伸到課下。
結論
杜威說:“興趣是生長中的能力信號和象征。興趣是顯示最初出的能力。”所以興趣是能力發展的起點和依據,穩定的興趣是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摒棄單調、程式化的教學模式,恰當地運用多種現代教學方法和技術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通過教學前、中、后這“三步曲”形式,增強他們對美術學習興趣的持續性,以達到美術教育的目標,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化。教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去幫助小學生來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能力,同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我們靈活的教學方式,挖掘出真正具有美術天賦的未來之星,為社會輸送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林芳美.《淺談小學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
[2] 朱曉飛.《談少兒素質教育與美術培養》
[3]《淺論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初探素質教育與美術教育的關系》
[5] 王震廣,余陽.徐悲鴻藝術文集[M].寧夏出版社,1994.
[6] 李凌.少兒美術[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7]鄧福星,程明太. 美術教育學[M].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00.
[8]摩伊.凱特莉.少兒繪畫輔導探索[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9]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陳衛和.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