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秀
摘要:各種語言的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離開了語言的魅力,語文教學就會顯得十分蒼白無力,枯燥無味,那么就更加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十分的低微。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沒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沒有較高的教學效果,就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做一名適應時代、深受學生喜愛的好教師。
關鍵詞: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表情語言;幽默感
俗話說,“語文教學”是一種研究語言的藝術,所以各種語言的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離開了語言的魅力,語文教學就會顯得十分蒼白無力,枯燥無味,那么就更加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十分的低微。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沒有高超的教學藝術,沒有較高的教學效果,就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做一名適應時代、深受學生喜愛的好教師。但是在這里所講的語言,并不僅僅是口頭語言那么簡單,而是包括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表情語言等。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怎樣注意語言的藝術呢?
一、口頭語言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教師語言幽默,知識豐富,能夠淺征博引,把無味的知識變成妙趣橫生;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而有的教師因為語言比較匱乏,教學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一些學生的話說:老師的課就像是一首無所匹敵的“催眠曲”,用不了多長的時間,就會直接產生催眠效果,使我們進入夢鄉。從這一例子可以看出,語言的幽默性,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即必須要努力的豐富自己的語言,提升自己語言的魅力,盡快使自己的語言也幽默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聽自己的課,進一步提升語文課的教學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用自己的幽默語言,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快樂的汲取語文知識的甘泉。在我國的文藝作品中,相聲和小品,歷來是人們非常喜歡的文藝形式,而這種形式受人喜歡的原因,其實就是演員的幽默的語言功底所起的作用,他們能把我們日常生活不太注意的事情,利用自己的幽默語言,變成有趣的、逗人發笑的作品。所以我們語文教師也要向他們學習,雖然不至于像他們那樣專業,但是也可以進行借鑒,豐富自己的語言素材,以便于自己在教學中予以實踐,增加自己課程的吸引力。
二、語言要適應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當然,語文教學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幽默的語言風格,必須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不管什么教學內容,都把他當成笑話講,很多時候,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2008年5月12日我國發生了強烈地震,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了嚴重的損失,電視上的播音員的語調是悲哀的,表情是悲傷沉重的,表達著內心的哀傷。從這一實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場合,就要使用不同的語言格調,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在同一節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節奏和內容,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語言,在需要教師進行語言講解的的時候,教師要學會語言簡潔有力,能把復雜的問題用通俗易懂語言,變得好理解,使學生能夠理解的清楚明白。如果教學內容需要我們幽默一些,教師就可以利用有趣一些的話語,也能感染學生的思想感情。利用教師對語言的把握,調控學生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學習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教學藝術的一種展現。在教學中作為教師也要注意不適當的語言毛病,因為生活當中很多人不自覺的養成一些不良習慣性毛病,自己不感覺到是毛病,會引起別人不適,所以教師要時刻反省自己,我是不是有什么不良習慣,而自己感覺不到呢?例如有的人說話愛好口頭語,諸如“我說,你聽我講,這個,啊,然后”等等,假如教師也在講課時,有這樣的口頭語,就會影響學生聽課,甚至會起到反感的作用。
三、肢體語言要運用得當
合適的肢體語言,對于表達一個人的思想感情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肢體語言運用不當,就會帶來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覺。所以作為語文教師這樣一個具有令人尊敬的職業,就是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就更需要注意。一般來說,教師的職業特殊性,要求教師在上課時的肢體語言要大方、得體,不做過于夸張的動作,也不要一直比較死板的基本不動,尤其是要注意自己的一些習慣性不良動作,比如,有的教師愛好用手擦鼻子,還有的教師愛好用手在空中來回的比劃,還有的教師愛好一邊講課,一邊亂轉,有的愛好把手插在褲兜里,有的好擠眼睛。這些不良動作,基本上都是在生活中不自覺的養成的,而這樣的錯誤動作,在教學中,肯定會讓學生感到不舒服,甚至是受到學生的私下笑話,成為學生當中的笑話。所以教師的肢體語言一定要適合教學的需要,當然肢體動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適合的和習慣的動作,但是,無論是誰,只要動作對教學有幫助,使自己的教學看起來富有情趣,得到學生的認可,受到學生的喜歡,就可以了。
四、教師的表情語言也要豐富而恰當
表情語言是指教師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也是一種教學輔助語言,豐富而多變的面部表情,會為教師的授課增資添彩,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隨之作出適合的面部表情,會感染學生的思想情緒。例如授課內容需要我們哀痛時,我們就要表現出哀傷;如果需要高興時,我們就面帶笑容,或者開心大笑;如果需要我們嚴肅一些,就可以帶上嚴肅的表情。如果要是為大家講解開國大典的盛況時,就要表現出足夠的神圣莊嚴,以及自豪感。如果要是為大家講解抗日戰爭,就要表現出對抗日戰士的崇敬之情。由此可以看出,表情語言對于教學也是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絕不是簡單的事情,而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以及一些教學研究文章中,都對教師的表情語言,沒有做深入的研究,其實是對標情愿的重視程度不夠,廣大教育者沒有在思想上引起對表情語言的注意,沒有體會到表情語言對教學的重要性,這是錯誤的觀點。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自己教學的藝術性,吸引力,使學生認可喜歡教師的授課,就必須要對教學所學的幾種語言進行系統的研究,使之成為自己教學的金鑰匙,經過長時 間的實踐,逐漸的積累經驗,機會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教學需要各種語言,而每種語言又都是教學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就必須要不惜余力的進行教學新方式的探索,逐漸的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為語文教學的不斷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宋金輝.《表情語言的重要性》,2005年7月.
[2] 張慧芳《人類肢體動作研究》,2009年4月.
[3] 周勤.《教師語言的幽默性》,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