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關鍵詞】 生物教學;有效性;情感;課堂
提問;生物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2—0062—01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追求實效,是生物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可以說,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那么,怎樣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發揮情感作用,營造“激情、和諧”的課堂氛圍
1. 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師生感情的培養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用真誠的愛心與責任心來對待學生,學生自會感知,自會感激,進而會主動學習。一位優秀的教師會把自己的學生當成“寶”,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是可愛的,并且承認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同時還能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和學生在一起真的很開心。這樣的教師在課中課后都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中得以實現,在課后得以升華。
2. 教師要有課堂激情。課堂激情源自于對專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和責任。教師的激情可以振奮學生的精神,感染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參與課堂、投入學習。沒有激情,就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沒有半點回應,整個課堂無比沉悶,這樣的課堂必定是無效的。
3. 教師要有真本課堂意識。不論是平時的課堂還是公開課、競賽課,課堂都應該是真實的。教師和學生在平時交流過程中,產生共識──課堂上教師要將新的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通過適合的方式教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能力,并盡可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有效的課堂提問,實現課堂互動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實現教學反饋的方式之一,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方法和手段。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可起到引發學習動機、誘發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
課堂提問是課堂互動的重要條件。實現課堂教學互動要具備四個基本條件: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多向交往,以及進行激勵、約束、情境、知識傳授狀況與思維等的調控。這四個方面都涉及到課堂提問。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
三、準確應用生物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應盡量使自己的生物教學語言成為激發學生奮起探索的觸發點。筆者認為,教師必須熟悉生物教學語言的特點并充分利用之。
1.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教學語言的科學性體現在傳授知識準確無誤,用詞確切、語意準確上。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對一個概念、一種現象或一個實例進行講解分析時,要考慮語言是否科學,用詞是否準確,舉例是否恰當。
2.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啟發性,可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助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有助于學生聯系已知去解決未知,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生物教學語言的啟發性主要體現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引導語、商討語、設疑語等方面。
3. 教學語言的趣味性。生物學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有趣的現象,但若用空洞、死板的語言去描述,再有趣的事情也會變得無趣,而幽默、風趣的語言則可以把原本枯燥的東西說“活”。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多運用趣味性的語言、幽默性的語言,要把語文的風趣幽默與數學的嚴謹周密融于生物的儀態萬千中,使生物課成為學生的所愛。
4. 教學語言的精練性。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措詞精當、言簡意賅、干凈利落,要能直接揭露事物的本質。怎樣用最精練、最易懂的語言把復雜的生命現象、繁瑣的生理活動栩栩如生地表達出來,這是生物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綜上所述,要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發揮情感作用,營造“激情、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有效的課堂提問,實現課堂互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準確應用生物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