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班主任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真情感化學生,以才能和知識熏陶學生。在工作中,只有真心愛生如子的教師才會吸引學生,喚醒學生中美好的一面,為他們的成長導航,培養一個健康、團結、文明向上的班集體。
一、從“心”溝通
班主任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多與學生進行輕松、自然的心靈對話,才能成為學生信賴的大朋友。這就需要從“心”溝通。筆者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加強師生間的“對話”,用實際行動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和學生建立了融洽、和諧的關系,不僅加快了教育進程,而且提高了教育效果。
1. 周記溝通
周記,是學生的小天地,是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在周記里,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教師讀到學生一行行充滿真情的文字,一句句飽含真情的話語時,也就更了解學生了。而教師寫在每一篇周記上的小小評語則讓溝通更有韻味了。周記記下了學生前進的足跡,雖然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批改,但是當付出的心血結出碩果時,就會感到周記的確是做好學生溝通工作的法寶。當然,讓學生寫周記后,也不能忽視對他們直面交談的教育,有時兩者兼而施之,這樣達到的效果更佳。
2. 網絡溝通
網絡可以讓班主任深入班級的內部,了解班級內部的故事,能夠有的放矢地解決各種情況。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有QQ號,有QQ空間。網絡對很多學生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種“必需品”。建立班級博客、提供電子郵箱或個人網站論壇,讓學生不露出真實姓名,通過網絡平臺,敞開心扉,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與感受。我借助虛擬網絡環境,與學生進行各方面的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消除學生的心理疑惑。
3. 課間溝通
在課間,教師可以學生聊天,調節氣氛,融洽感情。如每當筆者換上新的衣服,有的學生會興奮地喊起來:“老師真漂亮呀!”于是學生們笑,筆者也笑,這樣的小插曲不僅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且會充實學生的課間生活,還會預防或避免一些不安全事故的發生。下課時,學生們總會圍在筆者的身邊問東問西,筆者也會問他們一些問題,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盡可能的去認識每一名學生。
4. 活動溝通
教育活動有很多,而班隊會課是常規教育活動的主陣地,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習慣養成教育等。可以介紹有偉大成就人物的感人事跡,還可以隨季節性發展變化進行信息宣傳,或知識輔導等隨機教育。
二、用“心”導航
轉化后進生,教師應該以心交心,用愛去醫治他們心靈的創傷,用深厚的感情去洗滌和挽救他們的心靈。
1. 愛心引航
后進生是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株弱小的幼苗,如果想讓其綻放出艷麗的花朵,就需要教師這些“園丁”對他們精心培育。而在此過程中,愛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去理解、關懷和體貼學生,才能真正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通過不斷地鼓勵、鞭策、誘導和啟發,使他們茁壯成長。
2. 細心指導
后進生人數一般不多,但對班級管理水平影響極大,這需要教師把后進生問題時時刻刻放在心上,只有細心才能獲取更多信息,有的放矢地把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后進生的學習目的模糊,要示以明確;學習態度兒戲,要予以端正;課堂紀律松懈,要給予指導;學習方法欠缺,要幫助指導。
3. 耐心轉化
后進生轉化工作還要耐心,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與學生談話,不能搞“思想問題不過夜”,不能一次兩次談不通,就埋怨學生“不可就藥”。有些問題一時想不通是很自然的,可以讓學生回去再想想,再找機會談。轉化后進生,教師必須有恒心,作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否則,果實未熟就急于摘取,得到的只能是苦果、澀果,一切努力將會半途而廢,甚至前功盡棄。
少年兒童是早晨初升的太陽,美麗而可愛。讓我們把所有對學生的情感都凝結成一顆愛心,一顆愛教育事業、愛孩子的心;讓我們滿懷愛的陽光,讓陽光灑遍每一顆童心;讓我們托起明天的希望,讓他們在大地上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