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靜芳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被視為高等教育系統的關鍵性構成部分,始終致力于我們國家的教育文化事業建設,為其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身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和踐行者,自身對教育的理論實踐、思想建樹、心理素質等對教育教學效果起著直接的影響。但是從一開始人們都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點投放在了高校大學生的身上,對他們心理健康狀態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是卻忽視了對高校教師(如高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或是說研究得不夠廣泛、深入,沒有取得什么實質性的成果。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為切入點,探索高職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素質;積極心理學;高職教師
一、引言
積極心理學相較于傳統心理學來說,具有一些顯性的積極因素,它提倡心理學在人類研究領域中,應著力挖掘其身體中存在的潛在性的東西。無論是對個人來說還是從整個社會層面來考慮,積極心理學都起著傳統心理學只注重病態心理研究所沒有的積極作用,它的興起對我們國家高職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積極心理學理念簡介
積極心理學作為對傳統心理學的補充于上世紀末的西方出現,它主要關注的是人們積極的心理情緒、積極的生活體驗、積極的人性本質以及積極的社會環境的構建,主張以積極的姿態幫助人們發掘自身潛在的優勢,激發人們身體中潛在的積極因素,包括知識力量、優良品質等,從積極的層面看待人們身上的心理問題,并幫助其從中脫離出來。積極心理學自身具有的積極作用使其涉足到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并發揮了積極的功效。在對高等職業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素質的調研中,充分引進積極心理學理念,從積極的視角去看待高職教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發揮它在促使高職教師心理素質水平提升方面的功用。
三、高職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現狀
高等職業教學中的教師是人才培養活動的實際操作者,社會上對高職教育以及高職人才的期望越大,高職教師身上的責任與壓力就相應地增大,以至于他們普遍出現心理焦慮、極易敏感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素質水平較低,發生嚴重心理疾患的可能性較大。
四、高職教師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職業壓力大,社會支持度低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集技術與實用為一身的人才培養的核心陣地,擔負著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的重要責任。由于高職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漸明顯,并且上升趨勢大,這就造成高職院校的泛濫,同時,加大了高職院校在招生方面的競爭強度,盡管高職教育面向的群體非常廣泛,但是行業競爭力的加劇仍然對高職院校形成了不小的壓力。其中,高職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負責人,既要承受來自校方的壓力,還得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保障學生的發展不受阻礙,身上重擔可想而知。但是關鍵在于社會上對高等職業教師的付出情況還存在著不買賬的現象,對高等職業教師的教學水準、教學質量持著懷疑的觀望態度,一味地的注重片面的教學效果,缺乏對高等職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付出形成關注,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社會上對高等職業教師的片面成見。在教師方面,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就可能導致教師心理的不平衡,內心壓力增大,心理矛盾突出,出現心理危機的幾率高。
2.心理知識匱乏,自我調節能力不佳
高職教師專注自身教學活動,在專業教學方面可能很有建樹,但是往往忽視了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沒有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培訓,導致與心理健康的知識的匱乏,造成心理健康素質在自身整體素質修養方面的缺失,使其本身不具備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這就可能造成高職教師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之事時不能有效地調節自身的心理壓力,看待事物發展的目光不夠長遠,不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當前的阻礙,容易受挫。同時,由于自身調節壓力的能力不強,又不懂得很好地利用外界的心理咨詢資源緩解心中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心理壓抑、郁悶等心理問題,出現心理健康危機。現如今的社會發展十分迅速,造成心理壓力的地方很多,高職教師要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應具備相應的調節心理壓力的技能3.競爭壓力大,生存環境不如意
高職教育發展得如火如荼,前景也是一片光明,按理來說高職教師的生存環境應該很樂觀才對,但是事實并非如此。高職教育的大熱,帶來的是高職教師內部競爭的激烈,各種績效考核機制下的高職教師生存處境不容樂觀。要想在激勵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就要求高職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在正常的教學狀態下還要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技能。除此之外,經濟上的收支狀況也是影響高等職業教師生存環境的關鍵因素之一,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在經濟收入方面的優勢遠不及同級省管高校教師,這在根本程度上對高等職業教師的生存環境產生消極的影響。
五、積極心理學下高職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改良
1.注重心理健康建設
高等職業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可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也影響到高職學生的自身發展,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從總的層面上來說,要想避免高等職教業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就要加大對高等職業教師心理健康狀態的重視程度,充分引入積極心理學的教學機制,發揮其對高等職業教師心理建設的積極性功用。同時,對高職教師心理健康的建設應該提上日程,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保證實施,提升高職教師的心理知識水平,提高他們對心理問題進行有效調節與處理的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保證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
2.倡導積極體驗研究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對積極情緒的研究,它認為個體對于以往、當下、未來三個階段的主觀體驗都要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看到以往的充實、滿足,看到現在的幸福、快樂,以及發現未來的可能性,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一系列積極的主觀性體驗都會對高職教師的心理健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擴寬心理教育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很單一針對的不只是高職院校,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都存在此種現象。高職教師作為人格等各方面都較為成熟的個體,對事物的吸收能力很強,但同時要求也很高,而且對自身需求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在高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如果只局限于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的輔導,是無法滿足高職教師的需求的,同時會讓他們對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指導產生抵觸心理,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背道而馳,究其原因是因為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無法滿足高職教師的心理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提供豐富的高職教師心理健康再教育途徑,如積極心理學講座,要是配以相關人士的現身說法自是最好,這樣在心理層面上更能引起高職教師的關注,激發他們的體驗欲,從而讓其更好地審視自己,積極面對人生。
4.發揮媒介的積極作用
新時代背景下,各方媒介的輿論影響力愈發的大,人們傾向于將關注點放在媒介熱點上。利用媒介的輿論引導力對積極心理學進行宣傳,擴大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同時,高職教師作為受媒介影響的群體之一,自然不會錯過媒介對積極心理學的宣傳,通過媒介顯示出來的積極心理學的積極作用,更易于高職教師的吸收,作用明顯高于課堂教育說教。
六、結語
高職教師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存在著問題,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視,那就可能使其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甚至于到最后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職教師的心理健康調研之中,能充分保證高等職業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一直處于良好水平,同時發揮其對高等職業教育方面的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夏丹鳳.積極心理學視閾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認同感提升途徑研究[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5(10)
[2]陳新文.高職心理教育過程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職業教育,2012(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