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
【摘 要】《職業生涯規劃》課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必修課程,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使得這一課程對中職生職業規劃的促進作用沒有發揮出來。為此,文章在中職學校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討了“體驗式教學”在《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應用,希望更好地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效果與質量,進而更好地指導中職生就業。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中職學校 《職業生涯規劃》 應用
《職業生涯規劃》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目的在于引導廣大中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與職業觀念,學會結合自身的特征與依照社會的需求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為實現順利就業以及成功創業奠定堅實基礎。然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的深重影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使得這一課程對中職生職業規劃的促進作用沒有發揮出來。隨著中職學校課程改革的推進,“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把理論教學和實際情景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推崇。該教學方式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貼近中職生實際,更加貼近就業崗位需求,能夠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顯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育功能,有助于中職生更好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所以,中職學校老師在《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廣泛推行“體驗式教學”,以便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效果與質量,進而更好地指導中職生就業。
一、“體驗式教學”概述
(一)“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體驗”指的是“經過人的舌、鼻、耳、眼等感覺性器官或者自身行為去直接感知客觀事物”。而“體驗式教學”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并將學生的體驗作為核心,老師依照教材的學習需求,并按照學生已有的認知特征與經驗,模擬或創設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知、理解并得到啟發,從而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體驗式教學”講究以學生個體的親身經歷作為前提,以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作為載體,以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作為關鍵。
(二)“體驗式教學”的特征
首先,“體驗式教學”最基本的一個特征就是實踐性。實踐體驗也就是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實踐活動,從實踐當中獲得知識。其次,“體驗式教學”具有現場性這一特征。“體驗式教學”非常重視創設或者模擬現實情景,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情景當中,有效地打破了傳統型的班級課堂說教形式,大大地延伸了課堂的空間與范圍。再次,“體驗式教學”具有很強的學生主體探究性。在“體驗式教學”活動當中,每一個實踐體驗環節均使得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究未知的事物,使學生在探究和思考當中得到提升。
二、“體驗式教學”的優勢
以往傳統型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說教的方式,通常忽略了學生們的主體性。而“體驗式教學”則更好地適應了當前中職學校課程改革的新要求,凸顯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主體性,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讓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上來,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符合當前中職學校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比如,中職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基礎又相對比較薄弱,理解能力不強,因此,老師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的時候,有必要借助“體驗式教學”來提升教學效果。此外,中職學校烹飪、電焊、汽車維修、電工等專業非常講究技能性,這就要求老師按照中職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意識地創設或者模擬各種真實的工作情境,將現實情境引入到課程內容當中,使學生置身于真實情景中加深體驗和感悟。如此一來,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能夠使學生結合工作崗位的特點,很快地明白自身的職業選擇。學生從“體驗式教學”當中受益匪淺,重構了自身知識,提升了技能,得到了成長。
三、“體驗式教學”在《職業生涯規劃》課中的運用
在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課堂教學當中,“體驗式教學”操作過程包含五個階段:具體體驗——反思解釋—一提煉總結——應用檢驗——即時調整。“體驗式教學”與講授教學有所不同,它的教學模式是半開放式的,因此,“體驗式教學”的組織要比傳統的封閉課堂說教困難得多。“體驗式教學”需要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更要求老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當然,在組織實施“體驗式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各種教育資源需要整合,各種模擬或者真實情景需要創設出來體驗,有時候由于受到中職學校自身教學條件的局限,也會難以組織實施“體驗式教學”。所以,“體驗式教學”并非在《職業生涯規劃》課任何一個章節中均適用,而且并非適用所有中職生。這些影響與制約因素都需考慮,宜用則用,不宜用則棄之,具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在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具體教學當中,“體驗式教學”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比較普遍的應用形式有游戲比賽、職場模擬、問卷調查、演講辯論、資料查閱、實驗操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務引領、項目導向、課堂討論等,下面選取其中的幾種進行論述。
(一)角色扮演體驗法
角色扮演體驗法,指的是老師按照一定的課程教學目標,然后創設或者模擬一定的真實角色與情境,讓中職生對角色進行扮演,使中職生在模擬的情境中感知、認識與體悟,其中包括情景設計、角色分配、角色扮演、交流分享等步驟。由于大多數中職生的工作、生活閱歷都比較少,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通過創設或者模擬一定的真實情景,并讓中職生對角色進行扮演,能夠讓中職生如同身臨其境,獲得感同身受的真實感。通過角色扮演這一形式,幫助中職生更好地理解了職業角色的內涵,培養了中職生良好的職業習慣,增強了中職生職業規劃的實用性,引導中職生把個人的職業理想更好地融入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幫助其實現職業理想。
(二)生涯幻游體驗法
生涯幻游體驗法,是指結合音樂的欣賞,借助幻游的畫面,帶領參與者到他們想象的未來空間里,鼓勵參與者分享自身的幻游情境,進而協助參與者共同分享自己的期待和價值觀,對未來給予期待和規劃。生涯幻游技術是自我認知當中的一種非正式的評估手段,能夠有效地幫助中職生正確地剖析自己,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從而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例如: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一開始可以播放輕柔緩慢的音樂,以緩和的語氣引導中職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姿勢來想象自己的未來,比如可以引導中職生想象自己已經通過時空穿梭機成功實現穿越,來到了5年以后的某一天,還可以通過白日作夢的方式穿越到80歲的時候。經過這樣一種輕松自如的想象,在虛擬的場景里加以獨特感受,使得學生心理上的經歷得到了演練,起到了很好的強化心靈認識的作用,進而使中職生明晰了自身在當下以及未來應當確立的職業目標。
(三)任務驅動體驗法
任務驅動,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之下,緊扣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互動協作與自主探究地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加深對學習內容的領悟。任務驅動體驗作為一種教學實踐活動,要求結合教學目的,先設定明確的教學任務,創設一定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帶著既有的明確任務,一邊自我探究一邊加以學習,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獲得感知、激發求知欲、形成感悟的過程,最終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進取的自學能力。例如:在組織導游教學的過程中,中職老師先布置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任務,然后讓中職生帶著任務通過扮演導游這一角色,到旅行社進行了解、咨詢、采訪等完成任務,這一過程學生就是自我探索導游到底需要怎樣的職業能力的過程,接著讓中職生繪制導游崗位能力結構圖,討論導游應當具備什么職業能力,從而掌握知識,提升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旭東.如何上好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2).
[2]張玉榮.淺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9).
[3]謝飛燕.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模式的建構[J].衛生職業教育,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