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民 段麗萍
【摘 要】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任務,而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在于課堂教學。為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院積極踐行“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教學理念,圍繞這一教學理念形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并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實踐,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 實踐 創新
一、引言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以實踐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是教學過程中組織和實施教學的思想基礎,是教學的本質體現。教學理念是先進的教學理論中演繹出來的有關教學活動的理性認識,是指導“教學應該怎樣以及為什么需要如此”的理想化認識。教學理念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形成、內化和積淀,一旦形成就會反作用于教學實踐。“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教學理念是指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教學引導,以實踐為教學和學習的核心與落腳點,全面立體地展示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學生從低級學習向高級學習的轉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
二、教學做合一且以實踐為核心
“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就是在新的教育環境下對“教學做合一”的進一步闡釋和實現。該教學理念的基本內涵為:
(一)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教學以知識論為基礎,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按照規定的程序把既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多數是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認識主體性和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教學理念中,學生被看作是有豐富個性的、認知在不斷發展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獨立的個體和群體。
(二)以教師為主導
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能夠從自身的學習過程和經驗出發,從“授人以魚”真正轉化為“授人以漁”。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要構建完備的教學體系,合理地運用教學手段,精心進行教學設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做到轉換視角,從關注節點知識本身提升到關注整門課程,甚至整個學科,從更宏觀的角度展現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協助學生建立內部知識架構。
三、創新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圍繞著促進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知識、建構知識體系的主體,教師輔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建構的目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創新實踐活動:
(一)采用“問題——應用”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融合當前效果良好并被廣泛采用的基于問題的案例教學,并對其進行改進,提出“問題——應用”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把整個教學過程放置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通過解決真實的問題來掌握科學知識,并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通過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問題——應用”教學方法的主要環節包括問題導入、問題討論、知識學習、總結提升、應用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始于問題,終于問題,以“用”來帶動“學”,通過不同層次問題的設計,促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二)進行教學和科研的有效銜接
科研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升人才素質的重要手段。科研成果反映了最新的學科發展動態,科研成果本身就是知識鏈條的一個環節。部分已有的科研成果寫進課本變成了教材,可以說,一定程度上,科研既是知識的縱向延伸,也可以看作是知識應用的一方面,科研成果就是非常好的教學資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和科研進行有效銜接。展示科研成果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將科研成果提煉成課堂問題和案例,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科研成果;二是直接展示科研成果,通過精讀和泛讀的方式促使學生課后對文獻進行學習,了解科研創新的思想和科研的基本過程,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或直接與教師進行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在理論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為學生從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礎。
四、取得的成效
“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提高了教學質量,帶動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教學理念被應用于大學英語課程分級教學,進行了近六年的實踐,基本搭建了新理念下的教學體系框架,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本次實踐選擇主要試點班級和實踐時間為2009—2010學年度和2010-2011學年度部分本科教學A級3個班。通過與其他班級成績對比可以看出,其學習成績優于整體平均成績。通過與學生進行個別、群體訪談及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在“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教學理念引導下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整體知識脈絡清晰,知識內化程度高,能夠主動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多數學生能夠實現高級學習目標,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結語
要分析“95后”學生的特點及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影響,從以教材和教學活動為支撐到以教材、技術、資源和語言活動為支撐,強調現代大學英語教學應注重創造性,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學習多樣化、學習途徑個性化、分析反饋自動化、師生互動經常化”,實現學習者、教師和學習內容的互動,構建具有當代地方特色的大學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曼麗.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學設計原理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34(04).
[2]莊玉昆,褚遠輝.高校課堂教學問題及改革之道[J].中國高等教育,2013(07).
[3]李海,鄧娜,楊曉雯.論教學理念及其對教學的影響[J].教學研究,2004(03).
[4]張安富.改革教學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