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鑫
摘 要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可以提高教師日常的教學效率,優化學科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F代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這個豐富的教學資源,達到適應新時代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網絡技術 學習能力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015-01
隨著科學的日新月異,教育觀念的改變和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提高教師日常的教學效率,優化學科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上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一、授之以漁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
1.教師是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研究者
教師不僅僅是組織者、管理者,更是研究者、創造者。它要求為學生提供知識的多種存在的形式的表達方式,如多種觀點、多種模式、多種方案等。雖然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獨立自主地獲取多種信息,但網絡資源的海洋里,在有限的時間內漫無目的地去搜尋,效率是極低的。因此,教師實現必須對各種來源的信息進行反訴的研究、對比、過濾、精選、整合、然后匯成信息庫,提供給學生,從而真正的保證教學的高效和優質。
2.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已經習慣于灌輸式、聽從式的學習模式來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小視。教師應該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輔導學生如何提取有效的信息資源,知道學生如何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如何主動選取適當的學習目標和最佳學習途徑等。在認知過程中對于同一內容,在不同的情境中,帶著不同的目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次的交叉學習,達到把握知識的整體性。它既強調個體積極能動的自主學習,又主張群體和諧友好的合作學習,從而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
3.教師是多媒體教學的設計者
首先課件的教學設計要特別注意對學習者的一般特性進行分析,掌握學習者在各個階段表現出來的整體特征,從各方面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其次,應當根據學習者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組織教學內容,過于困難的內容都不易被學習者所理解和接受。只有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才能使多媒體教學朝著最優化的方向進行。從總的方面講,在制作網絡多媒體教學課件時,要把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對待,統籌計劃,整體考慮。但在具體制作時,則要分步、分塊實施,也就是把每個教學科目分解成數個模塊進行設計、制作,然后再連成一個整體。對課件進行模塊化設計,在維護時可以直接對某一需要改動的模塊進行修改,從而能夠有效降低課件不斷更新所帶來的麻煩。
二、自主探索研究,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1.自主學習的主動者
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首先應該是自主地去參與學習。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更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水平,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起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及學習策略,自主調用各種網絡信息資源、自主協作討論、自主構建新的知識、自主評價等。在這種真正的個性自由、獨立的自主學習中,一方面,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展;另一方面,學生依靠自主學習有所收獲,可以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而且看到了自身蘊藏著的巨大的學習潛力。
2.做知識的探索者、研究者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發展,創造意識得到了保護,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便成為了一件充滿發現、想象、快樂的事情,從這一深度來看,學生又是一個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在研究、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會創造出一種完全屬于自己個性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并且不斷的會突破,不斷獲得新的知識,不斷發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由此引起的自我成就感,能更加激發出創造精神。從單一視角突出的每一個單獨的觀點、問題都不是充分的、確定的,所以要求學生必須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必須超越單一的概念維度,進行多維度的整合學習,從而完成對復雜知識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陳曉慧,李馨.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環境創設[J].中國電化教育,2000,(4).
[2]唐劍嵐,胡建兵;自主學習模式下的網絡環境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