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軒
摘 要:自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以來,“一帶一路”這一詞已經漸漸走進公眾的視野。“一帶一路”戰略的宏偉藍圖如今也正在一步步地構建和實施中。中國駐紐約總領事章啟月2015年9月16日指出,“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這意味著“一帶一路”這一詞語并非是某種確切的看得見的實體企業,或是一個直觀可見地為百姓創造利益的實體的物質,“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是以合作發展為理念,高舉和平發展旗幟,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關鍵詞:“一帶一路”;民生意義;就業;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7-0001-02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至今,抓住機遇、積極響應、準確定位,以切實的民生利益為根本,在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龍江絲路帶”建設中把握住重中之重,即以“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推進黑龍江省政治、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促進政治溝通、經濟互利、文化交流,使百姓體會到“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切實可見的直觀價值。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對于改善黑龍江省就業問題帶來前所未有的利益與挑戰。“一帶一路”戰略改善黑龍江省就業問題,為多層次人群提供就業的舉措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產業結構不均衡、缺乏第三產業及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與創新等問題,而在大型機器設備、鋼鐵、原材料等重工業產品方面存在著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要解決黑龍江省就業問題首先要解決產業比重失衡的問題。以往的數十年來,黑龍江省始終將加快老工業基地企業的轉型升級看做是一項艱難而繁雜的工程,自2003年我國正式實施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戰略以來,黑龍江省產業比重分配有了重大的轉變,原本一些過分強調重工業的企業在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的戰略中看到了一線生機,加快了轉型的步伐;部分面臨破產的重工業企業在戰略實施過程中重新發展起來。但面對全球范圍經濟快速發展和創新步伐日益加快的現狀,近年來,黑龍江省企業的轉型以及產業比重的分配又遭遇到新的難題,產業結構鏈的不完整、單一,經濟結構失衡,重工業比重仍然占有較高的比例等問題再次暴露出來,“固定資產投資乏力,投資增速穩中有降”[1]。近幾年來,黑龍江省的GDP增速出現放緩慢等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自振興老東北戰略實施后,黑龍江省很難找到重新調整產業結構的機遇和有效措施,因此,一系列問題重新露出水面。
“一帶一路”戰略的宏偉藍圖在實施過程中對于農業企業、工業企業、服務行業的比重分配將進行全新的劃分。黑龍經省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已經成為連接亞歐的重要貿易通道,因此,對于物流業、工程承包業、金融業、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的需求比例將顯著提升。與此同時,電力設備業、中醫藥業、林業、農業等產業也將起到促進作用。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物流業等第三產業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不足,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推動下,黑龍江省將加快企業改革發展的步伐,突出第三產業的重要性,為今后產業的合理分配和企業的轉型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第二,如何有效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將直接影響重工業企業能否成功轉型,而重工業企業能否成功轉型將牽動就業的多元化能否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將快速消化黑龍江地區重工業企業所制造的過剩產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最好的方法無疑是將過剩產能轉移至其他國家,而其次是在本地區提供更多的需求量。黑龍江省以哈爾濱市為中心,搭載著中歐班列(哈爾濱—俄羅斯),成為中國東北地區通往俄羅斯的重要橋梁。但在對蒙古、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出口方面,中國的出口還比較薄弱,對于俄羅斯的出口額更是份額較低。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在黑龍江省實施過程中,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盲目大力增加對外出口貿易,而是在中歐班列的建設過程中,以及“北上”戰略的快速推進中,提高自我消化能力,增加需求量來消耗過剩的產能。黑龍江省作為老工業基地,其重工業生產產品的產量累積過多,尤其在鋼鐵、水泥、原材料等方面的產能過剩,在“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過程中,公路及鐵路的建設尤為重要,這為自我消化過剩產能提供了全新的突破口。在自我消化過剩產能的同時,配合適當的出口比例的調整,黑龍江省的產能過剩問題將會得到明顯的改善,從而為就業的多元化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第三,加速拓展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方式的多元化。“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黑龍江省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過程中,物流帶、產業帶、開放帶的“三帶合一”的全新角度將極大促進黑龍江省與其相鄰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為確保與相鄰國家的互聯互通,黑龍江省在打造新型資源型城市的過程中將完善其配套的相應基礎設施、物流配送等多領域的建設。為加速黑龍江省經濟的發展,其首要任務就是拓展經濟發展的模式。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下,黑龍江省將進一步完善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并拓展其原本較為薄弱的經濟發展策略,加強物流體系、電子商務、集裝服務、運輸改造等多方面的配套服務,并擴大貿易合作、加強推動區域合作與金融合作,使經濟發展的模式更加多元化,從而以更廣的思路來提供更多的就業可能。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其重要的民生意義即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效益、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供廣泛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率,增強就業保障,從多層次多方位轉變黑龍江地區現有政治政策及經濟建設模式,從而改善基層民生,“保障三省各自的合法權益,使三省的區域合作能夠順利進行下去,以形成優勢互補、各展所長、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2]在此過程中,“一帶一路”戰略會為黑龍江省提供哪些層次的就業機會從而促進戰略的推進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一帶一路”戰略在黑龍江省實施過程中首先要以設施聯通為著手點,加強交通設施領域建設,以及輸電網、油氣管道、跨境光纜等領域的全面推進。在此過程中,加強交通設施領域建設勢必會為中低層次人群提供大量基層工作崗位,為中高層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提供核心崗位。
第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在全球范圍內帶動經濟增加已達40%以上,這其中包括大規模的商業融資、大范圍的資金融通以及銀行在內的各種金融機構的各顯其能。在黑龍江省“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需將金融服務業的建設列為重點發展行業。“一帶一路”戰略在有效促進黑龍江省基礎設施建設及重工業、裝備制造業等產能過剩行業的就業人口轉移問題的同時,大幅度刺激黑龍江省金融業的快速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的全新方法,更是國際性區域間經濟合作的全新模式。黑龍江省有著先天的通道優勢,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地緣優勢打通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這其中蘊含著的商機和難點并存。在逐步形成以自身為中心的“中歐經濟軸”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就業崗位與高層次人群就業的供求關系是,推動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及“一帶一路”戰略在黑龍江省發揮更高水平的作用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難題和關鍵點。其難點之一即是與之配套的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合理運用。黑龍江省作為老工業基地,在金融人才的培養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譚秀杰探討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貿易潛力,提出“應加快推進自貿區談判,提高貿易便利化,加強互聯互通,改善交通基礎設施。”[3]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對于金融人才需求量日漸增大。但對于一些臨近就業的大學生而言,缺乏切實的實踐經驗,在面對國際性合作及高水平的金融合作時還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如何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更多優秀的金融人才來滿足現階段人才供不應求的局勢顯得尤為重要。其二,傳統運營模式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隨著“PPP”及“BOT”等融資模式的引進,傳統金融行業所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與日俱增。以往的金融機構在面對市場時常用的手段在新政策中略顯單一和陳舊。為使黑龍江省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更快,金融機構的創新迫在眉睫。在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中,不僅對于傳統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而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急切。金融行業的創新需與現有的市場機制相互配合,單純的金融人才已無法滿足現有需求,更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更加適合現今的發展趨勢。黑龍江省在傳統金融結構穩固不久的局面下,廣泛使用高水平人才并不切合實際,如何將人才人盡其才仍是目前需解決的難題。
第三,在“龍江絲路帶”的建設中,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優化資源配置是打造新型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策略。在轉型的過程中,如何促進就業人員的宏觀調控、崗位的再分配及多層次人員的就業,是能否抓住重工業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的關鍵點。黑龍江省在過去的兩年間積極響應“五大規劃”發展戰略且制定出臺一系列的相應政策,在加快改造傳統企業及重工業企業同時大力創新及發展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在2014年一季度中黑龍江省經濟增長速度緩慢就與黑龍江省企業內部結構、員工素質及員工的合理運用有著密切關聯。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黑龍江省就業產生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一方面通過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來體現,另一方面通過改變黑龍江省就業現狀得以體現。總體來說,“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對黑龍江省多層次就業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為黑龍江省地區就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楊東亮,趙振全.東北經濟失速的投資性根源[J].東北亞論壇,2015,(5).
[2] 高虎城.深化經貿合作 共創新的輝煌[N].人民日報,2014-07-02.
[3] 譚秀杰,周茂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潛力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 題,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