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崎 歐瑜
摘 要 隨著病患對醫生的診斷、治療要求的提高,提高醫學知識水平成為總多醫學院學生面對未來就業挑戰的重要方式,而如何應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由此也成為醫學院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面對的問題。本文以病理學教學為例,探究目標教學方法的運用價值、應用原則及應用策略,為當前病理學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 目標教學 病理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28
Abstract With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 to the do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quirements and raise the level of medical knowledge become the total number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employment of the important way. How to apply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which has become a medical college teachers in teaching need to fac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takes pathology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arget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pathology.
Key words target teaching; pathology; application
0 前言
病理學是一門以人體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生機制、發展規律以及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變化等為研究內容的基礎醫學科學。①隨著醫學理念與醫療水平的發展,人們對于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相對較差。如何對當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病理學水平成為當期眾多醫學院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教學重點。
1 目標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1 在學生學習中的應用價值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醫學院的教師為應對當前的教學要求也紛紛轉變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是一種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方法,該教學方式由課堂導入、教學目標展示、教學講解、目標測評等幾個環節組成。②對于專業性較強,內容豐富的病理學而言,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以老師為主導,同時結合教學實踐能提高病理學教學效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病理學教學,學生能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老師運用多種方式圍繞目標進行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目標與臨床案例相結合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1.2 在老師教學中應用價值
目標教學除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之外,對于老師而言也具有積極的一面。明確教學目標能幫助老師在教學時擁有一個清晰的教學思路,保證教學課堂的順利進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此外,目標教學要求老師要對課堂擁有良好的掌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需要觀察學生的達標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促進老師的自身發展。對于學生病理學學習與老師病理學教學而言都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2目標教學的應用原則
在開展目標教學時要遵循目標中心、“教、學、練為主、理論結合臨床,反饋矯正及優化原則5個基本的應用原則。其中目標中心原則要求老師以教學目標為每節課時的中點開展教學,以教學目標的完成度為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定標準,力求每節課堂都完成教學目標。“教、學、練”為主原則,即“教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要求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同時加強學生的練習。理論結合臨床原則通常應用在老師精講、評價,學生議論等課堂環節,將教材內容結合臨床實際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反饋矯正原則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及時的矯正,幫助學生實現當堂的教學目標。③
3 目標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3.1 確定目標,進行課前備課
在開展教學之前,老師要確定該課時的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課前的備案。如以《血栓的形成》為例,根據教學要求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生掌握血栓形成的機制、分類及診斷標準”。根據該目標開展備課,確定講解“血栓形成機制”內容時所用的教學手段,如PPT展示,案例解析等,規定每個內容所占用的時間;確定哪些目標可由學生自行完成,如指導學生自學“血栓形成機制”;確定開展小組討論、學習的目標,如“血栓形成的診斷標準”等。此外,在目標的確定上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體現出教學目標的層次性。確定小目標與大目標,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可要求其完成小目標,而學生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可完成大目標。④如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要求及掌握“血栓形成的機制”等基礎的知識,而學習能力相對較高的學生除了完成基礎的教學目標之外,還可完成“掌握血栓形成預防及治療方式”等額外的教學目標。
3.2 結合臨床案例,開展情景教學
病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老師可結合臨床案例進行教學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如老師在講解關于“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時,可以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進行情景教學。在實際生活中,住院患者為了補充營養,家屬經常給患者熬雞湯的事件比比皆是。因此老師可以“為了給患者補充營養,一名肝硬化晚期患者家屬給其煮了一鍋雞湯,患者喝了之后卻出現昏迷的情況,經搶救后無效死亡”事例進行教學。講述案例之后,將學生提出“為什么患者在喝了雞湯后會出現昏迷”“是不是每種類型疾病的患者都不適合以雞湯為食”“肝硬化患者哪種飲食方案最為合適”,層層深入,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可聯系知識積累及肝硬化患者的特點進行思考,可采用與同學討論的方式并舉手回答問題,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結果老師進行總結。通過結合實際開展教學的方式,可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內容離自己并不遙遠,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⑤⑥
3.3 示范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擁有扎實的操作能力尤為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如《細胞老化》這一內容的教學中以學生操作能力為培養目標,老師可對標本進行觀察研究,同時指導學生正確的操作方式,每一個階段每個動作進行詳細的說明并提醒學生相關的注意事項。示范結束后,后學生按照老師示范的方式進行操作,觀察細胞老化的情況并填寫相關的研究報告。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老師要在學生之間來回走動,發現學生操作錯誤技術進行糾正,強化學生的操作能力。
3.4 開展小組學習,增強學生協作能力
對于醫護工作者而言,團隊合作、交流能力對其臨床尤為重要。在學生學習以及今后走向就業崗位之后,學生都需要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組合作也是目標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可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的能力。如以“肝硬化患者喝雞湯后昏迷的原因”為小組學習的內容,學生可進行分組探究,組內成員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氨中毒”等,并進行實驗設計,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案進行驗證。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如組內成員有不同的猜想則進行不同的實驗,將實驗任務分配至每個小組成員,最后總結各個猜想的實驗結果,得出最終的答案,并由組內一名同學代表本組發言說明本組的研究結果。小組合作學習給了學生一個互動、交流的機會,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交流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3.5 豐富教學方法,實現課堂達標
目標教學課可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完成教學目標。如講授法、推理法、啟示法、自學法及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根據病理學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課堂達標。如針對教學中的基礎內容相對較多的課時,可采用講授法或自學法,提高教學進度。在講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注意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在自學時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進行學習。針對于教材中的結論性內容,可指導學生進行推理。如在《風濕病的發病原因》的結論總結時,可指導學生進行推理。老師可適當給學生一些證據,學生根據所得證據從而推斷出“風濕病是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這一結論,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針對于其它章節關系緊密的教材內容,可采用啟發的教學方法。如《腫瘤》的學習中,各個章節之間的內容較多,可啟發學生以腫瘤的兩大特征為學習方向,引導學生進行其它相關章節的學習。實踐法是理論課與學習課都適用的教學方法。在學習理論知識時,老師可舉出典型案例并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理論結合臨床實踐的能力。而學習課則可通過觀察幻燈片、動物實驗、大體標本及病理切片等方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⑦
3.6 完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達標
轉變當前單一的評價機制,根據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情況進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定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評定內容包括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及學習小組評價3個方面并結合學生理論知識及操作達標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學生自評內容為學生根據自己對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而老師的評價內容為學生所定下的理論及操作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小組評價內容則為學生在完成小組學習目標過程中的參與性。將學生對目標的達標情況作為學生評價的參考項,有利于完善當前單一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全面達標。
4 結語
當前的教學理念“以能力為準”,因此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具有較高的要求。作為即將成為一線醫療戰線的人員,學生不僅要擁有扎實的病理學基礎,還要擁有過硬的臨床操作能力。目標教學以學生病理學基礎與操作技能為目標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目標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一線醫學領域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
注釋
① 王燕嬉.目標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5):609-610.
② 姜玉榮,蘇云,劉玉平.目標教學在產科帶教護生中的應用[J].環球中醫藥,2013.6(S2):83.
③ 宋斌.高職衛生學院目標教學實施與探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4(138):271.
④ 黃雪輝,劉品乾,全曉國,等.目標教學在普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工企醫刊,2013.26(2):133-134.
⑤ Wang Y,Zhu XL,Peeroo MW,et a1.Pelvic solitary plasmacytoma: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Korean J RadiOL,2015.16(1):146-53.
⑥ 邱敏智,王利平,鄺惠冰.分階段目標教學在腎內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4.27(7):294.
⑦ 東梅.目標教學路徑在實習護生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4):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