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芳
【摘 要】聽說讀寫是語言學科教學的四大基本要素,而聽懂、表達清楚則是學習一門語言最基本的目的。所以,針對高中英語這門學科,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從聽說入手,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從而為實現學生流利的閱讀和寫作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 交際能力 提高 聽說讀寫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38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是以日耳曼人所說的語言為基礎,經過多民族語言的交流與融合所逐漸演化出的一種語言。起先作為英國人的母語,隨著英國的殖民擴張開始逐漸蔓延到世界各地,然后在19到20世紀,在英國、美國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領先前提下,促使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提高,最終成為眾多外交場合的通用性語言。如今,英語已經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同時和漢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并列為聯合國的六大官方語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廣泛,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我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內的合作日漸加深。漢語雖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但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率相對于英語來說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為了適應對外交往的需要,我國從基礎教育階段就將英語設置為教學科目,讓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英語,為培養出在對外交往過程中能夠自由交流的多語言型人才做好準備。從實用性角度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為主,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一、教學目標定位
對于英語來說,不同時期對應著不同的教學標準和目標,對于教師來說,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不是通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科知識,而是結合教學大綱分析出不同教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從而在具體教案規劃過程中做到有目的性,有針對性。
第一,在我看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興趣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對于高中生來說,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在單詞儲備和語法掌握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應付日常教學過程中簡單的知識并沒有問題。但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學習興趣上存在問題,尤其是在和學生進行日常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大部分學生英語學習帶有“被動性”,僅僅是因為高考制度的存在,而學生本身對于英語學科并沒有興趣,甚至是非常厭惡英語這門學科。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目標,從而在教學規劃過程中求新、求變保證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從而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第二,建立英語思維模式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又一目標。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語言組成形式和使用規則也大不相同,對于在漢語環境下長大的中國學生來說,習慣于采用漢語式思維來進行英語的學習,在英語交際過程中習慣于以漢語為媒介進行語言轉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The road is four times longer than that one.(這條路比那條路長四倍)這是高中英語中最典型的一個比較句式。而大部分學生在開口表達之前,習慣于將漢語句子組織好,然后再轉化為英語,雖然只是短短幾秒鐘的時間,但這種習慣容易導致學生對漢語產生依賴心理,在日常交際過程中反應變慢或者語言僵硬,容易出現語法性錯誤。所以對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來說,建立英語思維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必備目標。
第三,高中英語教學應以實用性為主。高中階段已經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高中教育是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的奠基石,所以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教師要開始從實戰性的角度來考慮。受以往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我國的英語教學曾長時間處于“會寫不會說”的階段,所以將實用性定位教學目標之一,可以督促教師在教案編寫,教學實踐的安排方面有所側重,從而保證學生在日常英語學習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機會“發聲”“說話”,進而塑造出能夠利用英語進行自由對話的學生群體。
二、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
在我看來,不論使用任何語言進行交流,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通俗來講就是要聽明白,然后說明白。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英語交際過程中常用到的單詞和語法大部分都是較為簡單的,對于高中生來說,之所以出現聽不懂或者回答延遲等現象主要是因為本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存在不足,具體表現為三點:對話過程中抓不住對方語言的重點、思維的轉換跟不上對方的語速、心態導致語言組織速度減慢。因此,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非常重要。
第一,利用日常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高考中英語聽力在整張試卷中占據著不小的分值比重,所以每天拿出固定的時間來進行英語聽力的練習,幾乎是每個高中生的日常學習步驟。所以,對于高中教師來說,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給學生如何利用好英語聽力來鍛煉自身信息收集的能力。例如,在聽英語的過程中學生要形成詞匯敏感度,尤其是對于價格、時間、說話人物等信息要著重收集,問題一般會圍繞這些內容提出,這樣就會大大節省學生的思考時間,并且無形中提高學生在日常對話過程中“聽重點”的能力。
第二,“以讀促說”,利用日常閱讀培養學生的信息快速轉化能力。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四方面既彼此獨立,同時也相輔相成。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聽閱讀鍛煉其信息的快速分析和轉化能力。閱讀往往是針對文章而言的,學生閱讀的目的就是領會其中的意思,所以教師可以找一些故事性強、語言口語化明顯的文章或者片段讓學生進行日常閱讀。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使學生廣泛性的閱讀達到量變促成質變的目的,提高學生的信息轉化能力,從而在英語交際過程中能夠快速理解他人的意思,為及時組織語言打好前提。
第三,增加英語的課外實踐機會,包括英語角的討論,利用英語排練話劇活動等。對于語言來說,僅僅是紙上談兵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實戰機會”,所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英語角活動,讓學生之間自由的利用英語進行話題討論,同時如果學校有歐美國家的交換生,則可以直接讓學生和交換生進行對話,或者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認識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進行交流,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成倍的增長。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實用性。所以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主,做到聽說為主,兼顧讀寫,四方面相互促進,以培養高素質、多元化、實用性英語人才為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