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116-01
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欣賞課并非文學課,那么怎樣上好每一堂音樂課?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么樣才能通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著物欲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華,這就要求課堂教育教學要堅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與藝術情操也一定能得到發展。
一、愛國主義教育滲透
愛國主義教育是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濃厚的感情。中華民族素來就有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在音樂課堂的實踐過程中,一些優秀的歌曲對我們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烈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就特別注重讓學生通過歌曲的學唱、欣賞來感悟、體會其思想內涵。
比如在學唱歌曲《大海啊,故鄉》時,除了讓學生知道它的歌詞含義、作者生平外,還要巧妙地運用節拍變化、附點、切分節奏、mp—mf—mp變化和旋律的起伏變化,讓學生理解感受,作者借助對大海的思念與贊頌,抒發人們對哺育我們成長的故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激起同學們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
比如在欣賞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時,讓學生理解其作品采用了不同的音響材料,通過多種現代手法,借以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還要讓他們知道四個民族的民歌融為一體,寓意著五十六個民族間的團結與和睦,傳達中華各族兒女期盼祖國統一的共同心愿!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礎上取得成績的快樂。對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以此來強化他們因取得成功而喜悅的心理。
二、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
協作精神是新時期團結力和凝聚力的所在,在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過程中,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及其非常重要,而且是必要的必須的,它是新時期的一種集體主義的升華和集體主義內容的擴展,課堂教學的分工與合作是離不開團隊精神的協作于支持的,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重唱、輪唱、特別是合唱最能體現個人的集體主義意識,沒有團隊精神的協作支持就很難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順利開展,比如在學唱歌曲時學生如果不認真學唱,在下面講悄悄話,做小動作等等,那么,在集體試唱(合唱)時就會出現要么跟不上節拍,要么嚴重跑調,這都是一種缺乏團結協作支持的具體表現,對集體利益的無視。反之,知道珍惜集體的榮譽,維護集體的利益,以班為家的忘我的學習作風就是團結精神的再現,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就是團隊精神的具體表現,一個團隊沒有一個共同的奮斗統一目標,一切愿望都很難實現。因此說集體主義的具體表現就是團隊精神團結協作和支持的體現,比如一個班只有團結、協作、支持,才能保證集體的順利學習和生活成績的取得,這就是團結、協作、支持精神的巨大作用。不難看出,在不同階段的歷史時期,團結協作支持的精神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它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方面都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三、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第一通過音樂課堂教學常規訓練學生要有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比如上課了教師要帶著舒暢的心情向學生問好、學生知道起立向老師致禮問好,坐站姿勢都要養成良好的規范動作,培養他們遵守紀律、舉止要文明的良好行為;第二也可通過基本的訓練,比如在演唱歌曲時,節拍的掌握、節奏的訓練,情緒的表露等等都能培養學生和諧統一的良好心態,新課教學要結合教材采用多種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班各類學生,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通過這些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新授課的學習要結合教材及本班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合理的科學的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因此,教師應當具有愛心、遠大的理想、認真負責的態度、高尚的情操、豐富的知識、工整認真的板書、優美動聽的琴聲、富有激情的課堂教學、這將會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特別是教師的師愛品質、道德行為和自己愛的內涵他將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必須從自我做起,平時嚴格要求自己,抓好個人師德修養,為人師表,并在音樂教學的實際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增強感受生活中愛的音符和旋律,并把這種愛的音符延續!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