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紅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03-02
紅、綠、藍,色彩學上將這三個獨立的色稱為三原色。三原色代表班級中的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生態群體,紅原色為后進生,綠原色為班級中的優秀生,藍原色為介于兩者之間的中等生。在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中,我們要擅于轉化后進生,優化中等生,強化優等生,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生態環境。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表現在班主任要在三年的時間內重塑學生的性格,喚醒學生的自信,引導他們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班主任就要善于審時度勢,制定相應的對策,以便順利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一、“紅原色”現象
【案例1】劉某、全某來自同一所初中,十分要好,進入中職后是同班同學,兩人是同桌,住同一宿舍,形影不離。入校一個月的時間里,兩人屢次遲到、曠課。班主任對他們采取了罰站、罰抄報紙等懲戒措施,但都沒有改善他們的行為。兩人我行我素,甚至出現教唆同宿舍同學吸煙的情況,對寢室長的管理更是置之不理。
【對策分析】
一個班,總有一些后進生,即紅原色。但再差的學生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因勢利導,鼓勵上進,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以點帶面促使學生全面進步。在此案例中,兩名缺少紀律感和秩序感的入校新生為班主任出了一道難題,班主任的“罰站、罰抄報紙”的常規懲戒措施都沒有取得好的效果。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會不利于班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班級管理遇到了“紅原色”。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遇到紅原色的時候,一定要跳出常規思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本案例中,我們分析一下兩個當事人:
1.兩位學生接觸過于頻繁,互相壯膽才會無所顧忌。
2.兩位學生不服從班主任和寢室長的管理,說明他們還不會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3.兩位學生把犯錯當成了家常便飯,是由于他們無所事事,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更沒有找到展示自我的舞臺,因此不斷犯錯來“引人注目”。結合上面的分析,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兩位學生每次犯錯誤后,應對他們分別進行談話,不宜一起批評、一起罰站。
2.讓兩位學生分別擔任寢室長或班里的某個班委職務,體驗管理者的感覺,喚醒他們以身作則的意識。并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因勢利導,鼓勵上進。
3.將兩位學生的座位和宿舍調開,在組織各項班級活動時,盡量不安排兩人在同一個活動小組,讓他們接觸更多其他同學。
4.給予兩位同學更多的關心,多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適時為他們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引導他們樹立自信、自愛、自強的人格。
二、“綠原色”現象
【案例2】入校后的第一個月,學校的秋季運動會開始了,班主任在為期兩天的運動會期間,和學生坐在一起,為班里的運動員加油助威,幫運動員核對成績,給受傷的運動員買創可貼,給運動員照相……最終班級在運動會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班學生歡欣鼓舞。運動會后,班主任召開了“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家”主題班會。在班會上,班主任對運動會進行了全面地總結,并對全班學生入校一個月以來的表現給予了積極地肯定,鼓勵大家把運動競技的精神發揚到學習中……隨后整個學期各項班級活動都得以順利開展。
【對策分析】
“綠原色,”誰都愛他們。也正因為如此,優等生的缺點往往容易被忽視、掩蓋,被原諒、袒護。但小的缺點也會造成大的隱患,對這類學生,我時時提醒他們“做學問得先做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熱情的人,向上的人。優生不單純是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心胸要廣,心理要健康。只有嚴格要求,警鐘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揚起風帆前進。
在此案例中,班主任在運動會上和學生積極交流,吶喊助威,關心受傷的同學,實際上起到了增強班級凝聚力的示范作用。在這樣的示范作用下,班里的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士氣增強,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有了這個良好的開端,后期其他工作的開展也就順理成章,班級工作一路“綠色”。本案例中出現“綠原色”的情況是班主任最愿意看到的。這位班主任成功地抓住了兩個機會:一是運動會。運動會是一個不同于教室內學習的競技活動,在參與運動會的過程中,學生會萌生集體榮譽感和競技意識,班主任則要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比賽中的勝利和失敗,如何在集體活動中顧全大局等。二是運動會后及時召開主題班會。如果說運動會是體驗過程,主題班會就是在總結心得,有了這樣的及時總結和交流,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就會更近。
抓住了這兩個機會,班主任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在隨后學校組織的其他活動中,班主任的工作就比較容易開展,班級管理進入了“綠色”生態的良性循環。簡言之,在班級管理中抓住機會,真正深入到學生中去,積極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
三、“藍原色”現象
在班主任眼中,經??吹降牟皇亲屓送鴧s步的“紅原色”,也不是讓人心情舒暢的“綠原色”,而是處于兩者之間的“藍原色”。在解決“藍原色”問題時更考驗班主任的組織協調能力。
【案例3】某學校的電子商務班學生對會計課很反感,上課不聽講,作業也交不齊。會計老師因此對該班學生印象不好,經常拿會計專業的學生跟該班學生比較。班委找班主任說明情況,要求電子商務班取消會計課。會計老師也不時地在辦公室抱怨該班的教學進度難以推進。
【對策分析】
“藍原色”往往是一個班級中容易忽略的群體,他們有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他們既不像優等生那樣容易產生優越感,也不像后進生那樣容易自暴自棄。他們是班集體的一面鏡子,他們希望老師重視他們,但又害怕拋頭露面。對這類學生要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尊重他們、理解他們、信任他們。
在此案例中,表面看來,是學生對課程設置不滿,認為電子商務班不用開設會計班的專業課。實際根源在于學生不理解開設會計課的意義,不理解會計老師不喜歡他們的原因,會計老師也不理解學生不好好聽講的原因……這樣的狀態就像出現了“藍原色”,如果這個問題得以合理解決,班級管理工作將會出現“綠原色”。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出現“紅原色”,影響學生會計課以至其他課程的學習。在這則“藍原色”案例中,班主任應該充分發揮“潤滑劑”的作用,這個“藍原色”事件涉及到了三方當事人,即班主任、學生、會計老師。
1.對于班主任而言,學生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有不滿就找班主任傾訴,這是值得欣慰的,說明學生信任班主任。
2.對于學生而言,他們不理解電子商務專業為什么要開設會計課程,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學不會、學不好,因此更加反感學習這門課。
3.對于任課老師而言,沒有建立差異化的評價機制,硬要用一樣的教案、一樣的試卷來衡量兩個不同專業的學生。這樣一來,學生的抵觸情緒遇到了老師的不滿情緒,二者的矛盾就激化了。分析了以上癥結所在后,對策就容易制定了:
1.向學生說明開設會計課的目的,從事電子商務的人要了解會計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成本核算和商務決策,順利地開展商務活動。
2.班主任應加強與會計老師交流,建議區別對待電子商務班和會計班的教學活動,適時地調整教學進度和難易程度,并建立不同的評價機制。
3.班主任應在平時多關注會計課程的作業情況、聽講情況,并不斷鼓勵學生、督促學生完成該課程的學習。
班級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應在處理班級事務的過程中,認清“紅綠藍”三原色,充分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冷靜分析對策,做到“偏愛”后進生、嚴愛優等生、博愛中等生,同時不斷學習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全面推進學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