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愛元
【關鍵詞】 數學教學;算法;優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6—0112—01
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也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因為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計算的自覺優化意識
培養學生計算的自覺優化意識,需要教材的編寫者、教輔用書的編寫者、數學教學的研究者、所有數學教師們達成共識,共同合作來完成。具體講,就是對計算題的要求中,不出現“用簡便方法計算”“應用定律或規律計算”“能簡便的要用簡便方法算”等字眼,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大的環境,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計算和簡算。在沒有簡算要求的自然狀態下,應該簡算的計算題,要用簡算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學生,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長此以往,就能逐漸培養學生計算的自覺優化意識。
如,在教學“加法的簡便計算”時,筆者拋出問題:“營業員很快地算出買一套運動服(286元)和一個書包(99元)共需要385元,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由于從學生現實的生活問題出發,學生的思維頓時被調動了起來,紛紛開動腦筋,說出了很多種計算方法:①286+99=286+90+9=385;②286+99=286+100-1=385;③286+99=285+(1+99)-1=385。接著筆者順勢提出問題:1.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請講講你的道理?2.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比較簡便?為什么?學生們各抒己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從而歸納出“多加幾,減去幾;先湊整,再相加”這兩種簡便計算的方法。這樣做,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揭示算理,探究規律,學生的學習由低層次上升到了高層次,學生的優化計算意識也有效地增強了。
二、融入兒歌教學,增強算法優化的效果
兒歌有著具體的內容、簡潔的形式、明快的節奏、淺顯的語言,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教師如果用兒歌的形式來幫助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計算的靈活性和合理性,而且還可以實現計算的最優化,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舉例如下:
1. 計算8.4×3.7÷4.2或638+549-238時,教師可編寫:“只有加減或乘除,帶著符號齊搬家”的兒歌。
2. 計算7.45-2.63+1.63;356.78-(56.78-5.56);634÷250×125;6.3÷(0.9×0.7)時,教師可編寫:“加括號去括號,括號外面是減除,括號里面改符號,打開括號也變號”的兒歌。
3. 計算13.78+(6.22-1.89)或12.5×(8×3.98)時,教師可編寫:“加括號去括號,括號外面是加乘,括號里面不改號”的兒歌。
三、鞏固運算技能,強化學生算法優化的運用
學生簡算意識的培養、算法優化思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應靠平時的日積月累。如果我們能把簡便運算提高到思想層面上來重視,不再僅僅局限于有明顯要求的計算題,而是拓展滲透到應用題、概念題、幾何題的教學中,運用已學的運算定律、運算性質,合理改變運算的數據及運算順序,使得運算盡可能簡便、快速、正確,那么我們的計算教學就不再為題目的顯性要求所左右了。例如,學下列兩題:
1. 用貨車裝運蘋果,每輛車裝25箱,每箱蘋果重19千克,4輛這樣的車一共裝運蘋果多少千克?方法一:25×19×4;方法二:19×(25×4)。
2. 小賣部要做一個長2.2cm、寬40cm、高80cm的玻璃柜臺,現要在柜臺各邊都安上角鐵,這個柜臺需要多少米角鐵?方法一:220×4+40×4+80×4;方法二:(220+40+80)×4。
此時,筆者讓學生對兩種方法進行了對比,明確了方法二是最優化的算法,不僅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了簡算的益處,同時也明白了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和長方體棱長的特點。這樣既滲透了優化、轉化的思想,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在行動中強化了學生算法優化的應用能力,效果良好。
總之,優化算法不僅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還是學生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身認知結構的過程。要使學生的算法優化意識與行動真正共存,教師必須在體現“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勤于探索算法的最優化,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自覺地運用優化思想,有效地解決具體問題,從而真正實現算法的最優化。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