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人們相對于終結性評價而提出過程性評價,這一評價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實施。現有的對過程性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而對學前教育階段過程性評價的研究幾乎沒有。通過文獻分析法,發現有效地運用過程性評價可以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提出了過程性評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實施策略,為過程性評價在幼兒園中的運用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幼兒園;運用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03-01
教育是促進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人的終身教育和發展打下基礎。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的學習、教學和評價也具有特殊性。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評價的方式,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 過程性評價的內涵
謝同祥提出過程性評價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建構學習者學習活動價值的過程。高凌飚提出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的一種方式。過程性評價采用目標價值取向和過程價值取向并重的方式,對學習者的學習結果、過程和與學習緊密相關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二、 過程性評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價值
(一)有利于幼兒的全面性發展。在加德納德多元智能理論中認為,人的發展有九種智能,即音樂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數理-邏輯智能,內省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生命存在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這些智能共同組合在人的認知發展和心理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的素質教育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為了這一目標的實現,幼兒園開展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游戲,適應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水平,使幼兒的德智體美和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協調發展。運用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評價幼兒的發展定有局限,多元的方式方法衡量幼兒的發展,可以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以及各個幼兒不同方面的發展程度。
(二)有利于發展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是關于人尋求探究某些事物或從事一些活動而具有的強烈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一旦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對幼兒來說,學習的最直接的動力就是對所學事物產生興趣。如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是幼兒掌握知識、學習技能和提高情義的關鍵所在,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集體教學的過程中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的興趣合理設計活動內容,并合理應用教學機智,靈活變化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
(三)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幼兒期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萌芽時期。自20世紀以來,許多學者對幼兒講故事、音樂、繪畫以及發散性思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幼兒幻想中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部分也不斷增長。幼兒的創造力在感知覺、注意、思維、想象和問題的解決的發展中產生和發展。在集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和了解幼兒心理機制發展的程度,利用過程性評價發現幼兒的興趣所在,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有利于幼兒個性化的發展。在馬斯洛和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認知心理理論中,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使之成為有主見自由、獨立、具有鮮明個性的人。在教育評價的過程中也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評價理念。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用過程性評價對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和發展差異進行評價,再根據不同的幼兒運用不同方式方法對幼兒進行指導,依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使幼兒在自身原有發展水平基礎上得到最大程度發展和提升。
三、 過程性評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實施策略
由于過程性評價起步晚,教育界對過程性評價的研究還在不斷的爭論和研究當中,在幼兒園的實際運用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的之處。以下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為教師在集體活動教學中實施過程性評價提供參考。
(一)教師要提高運用過程性評價的意識。幼兒教育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擔任著人才培養的光榮任務。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和方式,了解教育工作的適宜性,修整、改進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運用過程性評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在集體教學過程中,只有提高教師對過程性評價的意識,樹立正確的評價觀,才能使評價更加有效、準確,真正地使思想落實到行動。
(二)教師的評價內容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幼兒園教育評價不是超越幼兒園日常工作之外的額外環節,它自身就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評價信息真實可靠。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隨時緊扣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觀察幼兒的行為反應和表現,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工作,并給予幼兒恰當、正確地評價,使幼兒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情況,及時調整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
(三)充分、有效地運用評價結果。在集體教育活動中,過程性評價能否真正的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對教育的質量起提高作用,還要看怎樣利用評價結果。例如:由于幼兒對身體和心理不舒適等多方面的原因,對幼兒的某些評價不能準確反映幼兒真實認知發展水平,教師在評價的時候要慎重思考,不能隨便給孩子貼標簽,由于幼兒的心理和智力的發展水平很容易對幼兒造成消極的影響。因而教師需要正確的使用評價語言,給予幼兒鼓勵性評價,特別對于那些發展落后的幼兒,更應以正面的評價為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謝同祥,李藝.過程性評價關于學習過程價值的建構過程[J].電教化教育研究,2009(6).
[3]高凌飚.過程性平的理念和功能[J].華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2004(6).
[4]歐陽芬.多元智能與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