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燕
摘 要:如何根據新課程概念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改革作業模式設置,為于大多數教師提供課程標準理念,教學實踐的特點,適合初中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發展需求的新模式作業,是初中英語課程改革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文章總結出的開放型課外作業的設計措施來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開放性;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32-02
在傳統的英語作業觀中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內容以及方式單一僵化,僅僅在學科知識范圍內,缺乏學科內容的整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不符。因此,開放性作業有著重大的意義。它和探究性學習以及研究性學習有著本質的區別,和傳統作業也區分開來,是指在英語教學中以研究性學習方式作為主要學習手段,在作業形式、內容、數量、操作、交流方面都具有開放性的一種作業模式。
一、初中英語課堂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作業布置量多質低,學生疲于應付
很多老師忽視了作業量多而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問題,他們認為作業的量越多越有利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特別是考前,更是瘋狂地采用題海戰術,無視教育的目標,很多學生無法完成作業。
2. 作業形式單一,學生個體差異被忽視
老師在設計作業時往往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英語水平的高低不同,理解接收能力都不一樣。這就導致有些學生無法完成作業,有些學生又覺得過于簡單。這就導致作業不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潛能。
3. 作業內容機械重復,磨滅學生學習興趣
應試教育只強調筆試,因此作業也以書面為主,老師為了應付考試,多布置書面作業為主,而抄寫單詞與詞組,做練習冊與試卷則成為其主要形式。作業內容不僅忽略了語言特點,而且內容也枯燥乏味,知識面狹隘。
4. 作業形式守舊粗放,阻礙學生思維發展
一些老師較急功近利,在布置作業時只強調書面形式,忽視討論研究,而語言終極目的是交流。機械的作業操練占用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語言實踐、小組交流學習和互相討論的作業形式甚少。由于在聽、讀、說方面的能力缺乏,大多學生只會做題,而忽略了英語的交際性。
二、初中英語開放性作業設計措施
1、結合學生特點,設計趣味性作業
作業設計中教師不止考慮和教學配合,還需要在學生的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上花點心思,開發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努力使作業變得更有趣味。題型多樣性,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是趣味性的主要體現。口頭的、書面的、繪畫的,能讓學生感到作業豐富多彩。同時結合西方文化,布置學生完成相關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語言的應用能力。例如:在“Unit 3: Our Hobbies ,Topic 1 Whats your hobby?”這一部分,其作業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設計:讓學生把自己業余愛好用英語講出來,表演出來,繪畫出來,演示出來,甚至用書面表達出喜歡的原因,不足之處教師可以及時發現,這樣的作業設計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比傳統的機械式訓練的優勢要明顯,符合語言學習的特點,還讓學生在現身說法中產生對英語的興趣,從而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2、 根據學生個性,設計層次性作業
學生的不同在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思維方式上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是不可忽視的客觀存在。十根手指各有長短,一個班級也是這樣,學生的成績都是參差不齊的。所以,在作業設計這塊兒應該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同的難度和層次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思維。 在“Unit 5 : Feeling Excited , Topic 1 You look excited .”部分,根據圖片描述情感,同時進行表演,在根據每張圖片提供的關鍵系動詞進行對話,指導學生應用“How…?和 Why…句型,引出Because 引導的句型,讓后進生學會簡單的問答,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表演欲;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要求其在這基礎上進行擴展,能盡量地長對話,并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
3、 聯系學生生活,設計實踐性作業
英語教學主要是一門語言課程。實踐性是語言學習中很重要的方式,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的培養語言能力找到口語的感覺。因此,課外作業應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常見的實踐性作業有對話表演、調查討論、采訪報告,還包括完全真實地用英語打電話,并整理記錄談話過程,收集資料,給外國的pen pal發E-mail進行交流等。例如,學完Food Festival教材描述食物制作過程后,我布置學生記錄自己最愛吃的一道菜的做法,最好拍下并與同學分享做菜的樂趣。
4、 拓展學生思維,設計探究性作業
設計操作時可以設置現場為學生探索和描述的過程和結果。例如:學習第六單元:Topic 3 Bicycle riding is good exercise后,我要求學生使用Traffic Rules為主題的手抄報,創建一個分歧。許多學生家庭規則,增加圖書館規則,學校規則等等,讓我們驚訝的是學生創造力。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觀察自然,理解生活,把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探索提高他們的意識,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 根據學生能力發展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型作業
普通的作業可以要求學生單獨完成,但有些擴展型作業如對話,情景表演、英語角、海報、游戲,則需要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因為語言交流是多向的互動,小組合作容易傳遞和接收信息,可以解決大班教學難題,可以激發各自的特長,達到小組資源共享以及知識能力的相互促進。在學習“Unit7:Food Festival”后, 我們就可以分成小組,制作一期關于中國食物與國外食物的海報,每組把海報張貼在教室的墻上,每個小組的成員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海報,并且評出優勝組,激發成員參與意識,讓每個成員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也加強了合作意識。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讓學生不僅可以熟悉各種食物的英語名稱,甚至可以在互動中學會一些關于外國食物的知識。
三、英語教學中開放性作業的實施
1、課內實施
(1)準備階段:傳統的英語是需要學生預覽,語句,看看這個詞,閱讀和記憶。只是完成了學生熟悉教材內容,只停留在膚淺的認知思維水平。由于沒有興趣和主動性,其效果并不理想。預覽必須采取靈活的方式,把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甚至這節課可以變成學生預覽階段溝通的結果。學習“Unit3, Topic 2 What sweet music”這個單元,涉及音樂的話,我們的準備工作:
1)請完成一個表格(略):包括音樂種類:classical music,pop music and fock music,各類音樂的特點以及代表性的歌唱家。
2)請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在課堂上演唱,最好是英文歌曲,并講出它們的類型,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交流過程中還可以發現學生音樂的才能。
(2)教學階段:教學過程中設置的開放性作業與傳統教學中的以檢測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操練不同,它是根據一些特定的教學內容設計的達成教學目標為目的教學程序之一,讓學生在課堂上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圍繞特定的學習內容展開,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完成學習內容。
2、課外實踐與傳統的課外作業不同,它不是單純以鞏固知識為目的,也非死記硬背、重復操練,而是既促進教學目標的深層次的達成,又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內化學生的品質的作業。比如首屆青運會在福州召開,利用這難得機會,結合Unit 1:Playing Sports,要求學生在周末觀看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根據所見所聞所想,寫一篇以“Sports ”為題的文章。
3、實施形式獨立完成的開放性作業
適度的思維難度、單一的研究方向、較小的研究范圍、有相關資料可采用的課題。例如小調查,小制作、小卡片等等。大多數情況下,同學們可通過自身的努力進行獨立完成。
合作完成:較大的難度系數,廣闊的范圍、課題方向性多并且有賴于老師的幫助和指導。辦法:做題的首選;分組很重要(6-8人一組);接下來分到一組的學生進行相關合作與分工。按照每個人分到的任務不同進行獨立的研究和合作;最后在小組長的匯集之下將每個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相關探討交流,得出最后的結論答案。比如為了制定一份旅游計劃,要求學生通過調查各種交通費用,預定旅館,上超市調查旅游用品,需要分工進行,合作匯總形成。這種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深入生活,體會生活,讓所學知識與實踐融合。
4、 開放性作業的交流
獨立或合作完成作業開放性作業,其成就價值只能反映個人或少數人。通過溝通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完成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操作過程,視角和觀點,深度、發現問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在溝通的過程中,通過交流與從不同的觀點碰撞,可以產生更多的,在老師指導下,深入思考和理解對學生有很大的作用。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使用了講座,討論,壁報,英語角,展覽和其他形式,我們可以把組織內部和外部溝通,課堂交流與課外交流相結合。
結語
開放性的作業設計以人為本,充分體現英語教學的特點,把英語作業的設計當成課堂教學的延伸,同時通過作業的設計讓英語在實踐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運用。這樣形成了立體式的教學,實現了學和用的相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作業的優化設計,可以豐富課余生活,發展獨特個性,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鞏固,使學生的英語素養在開放性的英語作業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蘆軼濤.如何打造輕負高效的優質課堂[J].東方青年·教師,2013(17).
[2]謝小慶.初中生英語課外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探討[J].卷宗,2014(12).
[3]朱麗萍.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滲透新課程理念袁改變英語作業模式[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