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斌
摘 要 要想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就必須抓住學生可接受的、可理解的、能夠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連接的素材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本文認為可以從找到學生的共同興趣點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延伸課堂訓練內容、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以提高教學質量三個方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
關鍵詞 生活素材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82-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所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要求,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無法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課堂教學之中,他們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在課堂學習之中,也更希望有生動活潑的學習內容。可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既要兼顧到知識性,也要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更好的參與課堂教學之中。從教學實際來看,小學生的知識面較窄,生活經驗有限,很多素材都不適合被使用,要想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就必須抓住學生可接受的、可理解的、能夠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連接的素材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本文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挖掘生活素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一、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找到學生的共同興趣點
從心理特點來看,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一節課中的有效注意時間大約為20到30分鐘,如果課堂教學內容枯燥、難度較大等,很多學生的注意時間還會隨之降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難度并不高,學生只要能夠投入足夠的精力,就能夠很快弄懂,但是由于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一些學生依然游離在課堂教學過程之外。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看,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總是能夠很快學懂,教師只要抓住學生的共同愛好興趣,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找到學生的愛好,并且在愛好中縮小范圍,找到他們的共同興趣點。其次,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將學生的愛好融合進去,無論是內容的呈現上,還是課堂的組織環節,都要設計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點”。做好了這兩個方面,就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以《買文具》一課為例,本課要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小數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都已經實際接觸過小數,因此教師準備了一些學生使用的文具并標好價格,讓學生來認讀并解釋其含義,學生認讀之后,教師再引出小數的概念,最后教師還設計了“說出自己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小數”的環節,學生踴躍的列舉自己的見聞,教師則做好記錄,再次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整個教學過程都沒有離開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課堂時間大多都留給了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延伸課堂訓練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進行一定量的練習,有效的練習既能保證學生的思考,也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相反有些練習則由于難度、學生不感興趣等因素流于形式,消耗了課堂教學時間。通過實踐發現,如果練習題的設計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練習之中。一方面,教師要對練習題進行延伸,不能局限于現成的題目,要通過挖掘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內容,設置題型相符、表述有趣的題目供學生練習;另一方面,在課堂訓練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引導語,讓課堂訓練不枯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以《貨比三家》一課為例,從本課的題目就可以看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是要比較大小,而買貨時學生都有過比較大小的經歷,在課堂訓練時,教師沒有呆板的照抄訓練題目,而是準備了豐富的物品,讓同學們來扮演顧客購買,并說出自己為什么要買這一個商品。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紛紛投入到實踐之中,每售出一件物品,教師都讓學生現身說法,對比小數之間的大小,其他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如何比較小數之間的大小。由于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并沒有進行統一,而是讓學生們自己選擇掌握比較方法,最后再設計少量的比較大小搶答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整節課中學生的思維活躍,氛圍濃厚,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設計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無法有效參與課堂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在學習之中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尤其是后進生的學習狀態每況愈下,單純的約束和提醒并不能有效的扭轉。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力而進行有針對的設計即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狀態,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并組織相應的教學實踐。一方面,分層設計的教學目標也要相應的分層,后進生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完成上;另一方面,分層教學實施中不能忽略主要教學內容的落實。同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趣味競賽、積分獎勵等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被保持,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以《軸對稱圖形》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進行了區分,分別讓各層學生畫對稱圖形、表演對稱圖案等,并對分組完成情況進行獎勵,學生完成之后進行講解和說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之中。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不斷的創新形式、激發思維,挖掘生活之中的趣味素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之中獲得能力、獲得樂趣。
參考文獻:
[1]趙春梅.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的設計及課堂實踐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胡春艷.適合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數學內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陳燕.小學數學教材“實踐與綜合應用”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