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娜
【摘要】 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針對多數學生進行講解,講課標準和作業標準都是一樣的,沒有對學優生重點關注. 因此,這種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優生的學習需要,難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研究學優生的動機和習慣,總結了促進學優生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數學;學優生;教學策略
所謂的學優生一般是指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各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的學生. 這些學生一般自我意識比較強,智力水平比較高,理解能力比較好. 而數學學優生往往指數學知識比較扎實,數學基礎掌握得比較好,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在數學測試中比較靠前. 教學實踐表明,這些數學學優生記憶能力比較好,能自主找到解題方法,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有一定的靈活性,對學習數學有好奇和好勝心理. 因此,對學優生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促進和挖掘他們的潛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加強數學交流,促進感情教育
數學學優生的數學基礎比較扎實,可以自主解決一些較難的數學問題. 對這部分學生要加強溝通,滿足他們對更多知識的渴望,幫助學生對更深層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數學課堂中,一般的學生能找到一種解題方法就可以了,但可以讓學優生多運用幾種解題和證明方法,培養學優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另外,對學優生還要加強師生交流,進行師生感情培養,讓其從內心深處感覺到教師的關愛,增加其學習的熱情和動機. 眾所周知,數學課堂是實施數學教學的主要場所,對于學優生而言,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是很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的,教師還要利用課外時間讓他們參加一些數學趣味活動,讓他們有機會把數學知識進行延伸.
二、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工夫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教師要上好一堂數學課,在課前準備上就得下大工夫,只有把教學目標和內容吃透了,才能在上課時隨心所欲,自由發揮,讓學生在生動的課堂中學到更多知識,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針對學優生還要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在考慮到大部分學生要求的同時,還要兼顧學優生的情況,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 首先,要備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對照課程標準,吃透課本內容,要對數學知識和技能要求進行分析,要準備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產生興趣. 在習題的設計上,要盡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一門有用的學科,讓學生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熱情. 其次,備學生. 要了解班級里學生的基本狀況和對數學的接受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另外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滿足不同的數學要求,激發學生的情趣. 最后,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要變換教學方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形式,使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采取分層的教學方法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在教學中對學生一概而論,教學不區分層次,很難調動學優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在課堂提問、講解、練習時要有所側重,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分層”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 第一,教學內容要分層. 針對學生不同的情況,在教學內容上要采取分層策略. 對一般學生的要求是只要掌握教材基本的知識點并靈活運用就可以了,對學優生而言還要進一步加深問題的難度,培養其鉆研的精神. 第二,課堂提問要分層次. 提問包括對上節課知識點的回憶、對新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對問題的理解方式等. 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提問,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調動其積極性. 對于刻苦學習的學生要重點提問他們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要把提問的問題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對于一些難度不是太大,但有一定創新的問題更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于智商較高,興趣驅動型的學生,提問的問題要以發散型和創新型問題為主,達到挖掘數學潛力的目的. 當然在提問學優生的同時,也同樣要兼顧學困生,對學困生要給予鼓勵并提問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避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第三,在課堂練習上要采取不同的分層形式. 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布置不同的數量和難度的題目,為了不打擊學困生的積極性,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在后面出幾道附加題滿足學優生的需求.
四、采取科學的課外輔導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還是要以中等生作為主要的教學對象,為了使學優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就要在課后輔導上下工夫. 對待學優生在課后輔導中要提高學習要求,但也要考慮學生的實際,不能拔苗助長,否則會挫敗學生的積極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如果目標太低,輔導內容缺乏挑戰性,也會使學優生喪失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挖掘潛力的目標. 對待刻苦學習,死記硬背,邏輯能力不強的學優生,要鍛煉他們的靈活性,重點強化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能力,以訓練邏輯思維為主. 因為這類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大,需要教師經常鼓勵,最好是教師能夠幫助他們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 對待智商型和興趣型的學生,要重點培養數學素養,培養學習數學的慣性和意志力,要驅動這部分學生的內在動力,培養他們全面、認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另外,可以通過鼓勵和輔導學優生參加數學競賽,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在競賽中認識到人外有人,學會謙虛.
五、結 語
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對學優生教學的淺顯認識,總結了數學學優生的學習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優生的學習. 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會繼續反思研究過程,找到更加切合實際的學優生培養策略.
【參考文獻】
[1]于宏,宋延敏.分層教學中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策略[J]. 當代教育科學,2004(06).
[2]李宏,吳穎康,李士锜.關于中學生數學信念和數學學習行為調查[J]. 數學教育學報,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