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芬 梁攀 朱偉群 王麗君
摘 要:傳統中醫護理學“醫”、“護”不分,且偏重于“醫”。隨著醫學的進展,目前臨床醫、護的職責有了明顯變化,臨床護理崗位需要護士特別是中醫護士能根據醫囑進行有特色的中醫護理。本文主要就現階段中醫護理教學中的常見問題以及護理專業“中醫護理”教學的新模式的構建進行研究。
關鍵詞:護理專業;“中醫護理”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62-01
1.現階段中醫護理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教學管理理念混亂。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中醫學知識和病例進行講解,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學質量不高,學生無法獲取到有質量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情況,一味的為學生傳輸深奧的中醫理論,致使學生對中醫知識的學生喪失了興趣。
(2)教學時間有限。在目前的護理專業課程中,中醫護理教材內容共有16章,知識體系主要涵蓋到基礎理論知識、中醫護理方法、中醫護理臨床研究、中醫護理程序幾個內容。但是,教學時間有限,每一個學期的教學課時僅有36個課時,無法兼顧到各個體系的教學。
(3)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學習中醫護理知識的積極性并不高,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不足,大多數學生不會主動與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嚴重影響著中醫知識的學習效果。
(4)課程設置不科學。中醫護理教育模式是在中醫醫學教育模式基礎上發展而來,目前的課程組成基本上是中醫護理、中級基礎、西醫護理的拼湊,沒有深入分析各個課程之間的聯系,導致中醫護理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不足。
2.護理專業“中醫護理”教學的新模式的構建
(1)構建出科學的教學體系。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中醫護理”教學模式的開展基礎,為了提升中醫護理的教學效果,需要根據中醫護理人才需求和課時較少的現狀,需要對現階段的中醫護理課程進行精簡,既要滿足護理教學需求,還要滿足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將中醫護理課程中的教學重點、內容體系與教學目標整合起來。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可以將現階段的教學內容分為“中醫護理學基礎”、“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臨床護理學”幾個內容,其中,“中醫護理學基礎”注重中醫護理學理論和技能的教學,“中醫飲食調護”注重中醫食療理論與應用,“中醫臨床護理學”的重點則是常見疾病的中醫辨證施護,其中,“中醫護理學基礎”與“中醫飲食調護”是“中醫臨床護理學”的基礎,后者則是前兩者的鞏固,這樣既可構建出一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中醫教學理論體系。
(2)制定出教研互長的教學模式。中醫護理教學體系的構建不僅要注重現有教學內容的搭配和充足,還要將近年來取得的中醫護理教學成果納入到教學體系中,不斷的充實和調整現有的教學內容,制定出一種以教研互長的教學模式。此外,在中醫護理教學活動中,還要遵循“揚長避短”的原則,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從整體上發揮出中醫理論的優勢。中醫護理教學活動需要以我國幾千年來的護理精髓作為突破點,根據辨證施食與藥食同源的原則開展教學,在開展教學時,要針對不同的人群制定出不同的中醫護理方式,充分體現出中醫學科的優勢。
(3)重視中醫護理教學的實踐性。在多年的實踐中,中醫護理教學體系也體現出了鮮明的特點,從中總結出了一些極具中醫特色的操作技術。在中醫護理內容中,除了針灸、藥物等療法之外,還要敷貼、熏洗、刮痧、拔管、推拿等護理方式,同時,敷藥法、中藥保留灌腸法、超聲霧化法、中藥離子導入法、貼藥法、穴位注射療法也在臨床中得到了推廣與應用。這些器具簡單、操作起來也十分的方便。因此,在開展中醫護理教學活動時,需要增加實踐課堂的比例,為學生提供實訓的機會,反復系統的進行練習。在實踐活動完成后,需要及時總結經驗,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中醫護理技能水平,讓中醫護理教學活動更加具有實用性。
(4)創新中醫護理教學方法。只有不斷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更新和優化,才能夠創新護生的知識,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根據護生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我們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PBL教學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以提升護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調動起護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為護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角色辦法就是為學生提供特定的情境,讓他們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學習,讓學生自己選擇案例、編寫腳本、準備好護理道具,自行來分配角色,根據標準化流程進行中醫護理操作表演。這種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調動起了護生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PBL教學法是帶著問題為基礎的一種學習活動,在講述中醫護理中關于心理護理、一般護理、中醫用藥護理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抽簽選擇好討論題目,最后由教師來進行點評。這可以幫助護生打開心智,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結論
中職護理專業中醫護理學教學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方針,從臨床護理工作崗位需要出發,認真實踐,不斷總結,創新中醫護理學教學模式,強化能力培養,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陽,楊宏艷,葛鳳霞,李利穎,宋美茹. 中醫護理學內涵與外延謅議[J]. 生物技術世界,2015(06).
[2]潘永昕. 職業院校《中醫護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2).
[3]張永利,土麗艷,馬元怡. 本科中醫護理學教學現狀與教材建設初探[J]. 科技與出版,2012(04).
[4]周慧芳,王云翠,舒靜,付蓓,胡慧. 《中醫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光明中醫,2012(06).
[5]蘭華,廖承紅,劉旭東,李素玲,胡小芳. 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