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明 張文林
【摘要】高等數學教學中,微積分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近年來的高校高等數學教學中,積極對其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等進行探討.就目前高校中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為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其教學效果,就要對其教學策略進行研究與實踐,從而制定更加適合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策略
隨著高等教育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等數學微積分在其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策略等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在教學中更加突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因此,就需要對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策略進行改進與完善.
一、當前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現狀
在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開展教學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否吸引學生的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也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在當前的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中,學生對一些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但是由于微積分本身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在以后的學習中就很難理解相關的知識,就會放棄微分學習.這也就導致學生的微積分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在很多高校在其微積分教學中,教師通常采取比較單一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之相符的教學策略,導致微積分課堂比較枯燥與乏味.以上的種種現象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微積分失去興趣,學習效果不理想.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當前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科特點以及有效的教學資源,對教學策略進行談談,設計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二、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的策略
在新課改實施后,微積分在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出現了不同的改變,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高等數學微積分的教學質量,就要對其進行改進與改革.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經驗、教學實際等對教學策略進行探索與創新.
(一)根據專業不同,設計不同的培養方案
在大學高等數學微積分的學習中,學生的專業不同,學生在學習微積分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且在很多大學中將微積分作為基礎課程開展教學.但是,就目前微積分教學中使用的課本來看,雖然學生都學習了微積分知識,但是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微積分知識掌握程度也存在差異性.學生在學習微積分時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能夠使所有學習微積分的學生都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對學生學習知識的要求也要有所傾斜.例如要求英語文學專業的學生掌握高等數學微積分基礎知識即可,但是要求數學專業的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微積分的相關知識,并能夠靈活的應用.
(二)加強對高等數學微積分建模的重視
在高等數學體系中建模是學習相關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社會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其他學科發展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微積分知識解決其中的問題,這也充分說明高等數學微積分存在可以建模的可能性.因此,在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地應用微積分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實現建模.通過數學建模不僅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和微積分知識來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也能促進學科的發展.為了促使高等數學微積分數學建模生命力不斷發展,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組織和鼓勵學生參加到數學競賽中.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以微積分為基礎構建模型.例如根據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人口增長、商場物流等問題,將其應用微積分知識進行分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對數學建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使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微積分對現實生活的作用,吸引學生學習微積分的興趣.
(三)不斷完善高等數學微積分課程評價體系
在高校的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中通常是通過應試考試與教師的評價,來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在對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中對教師的評價往往是通過教師的備課、教案記錄以及學生微積分考試成績來講進行考核的.但是,在實際中,因為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校的綜合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僅僅通過以上條件對高等數學微積分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使得評價還存在一定的不科學性,對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這就需要高校能夠實際情況,設計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在進行應試考試的同時,也可以根據專業的不同來對其考核形式進行設計.例如可以要求數學專業的學生通過實地調研或者是考核的形式來完成考核.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高等數學微積分知識,還能提高其實踐能力.通過實踐,培養與提高學生學習微積分的興趣.
結束語
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對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提出了更加細致的要求,也為其開展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在高等數學微積分教學中,教師對微積分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索與改革,可以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的提高微積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段玉,王敬童.高等數學課程中若干難點的教學策略——以微積分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6:61-63.
[2]田雪玲,辛玉東,王丹丹.淺談基于數學理解的《高等數學》教學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7,22:147-148.
[3]王小華,黃慧.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育教學原則及教學策略[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