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吉紅
【摘要】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知,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 閱讀 培養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對于少年心靈的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缺少了書的陪伴,人生也就不完美了。小學階段是人生的啟蒙階段,如一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依靠老師在課堂上有限的知識傳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學生課外閱讀去采集。這一階段,讓小學生愛上閱讀,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終身受益。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可知,閱讀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變成了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有句古話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是學習有三種境界:“知道學習”、“喜歡學習”、“以學習為樂”。其中,“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啟發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閱讀的最大動力,只有對課外閱讀產出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閱讀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誘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具體做法有如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多多鼓勵小學生閱讀,及時肯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其在以后的閱讀中能有所樂,在書中尋找人生感悟,人生意義。
其次,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幫助學生選好讀物。從孩子的心理特點來說,他們喜歡不同題材的圖書。作為老師,要從孩子的認知選點出發,積極幫助孩子選擇優秀的圖書。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能夠把書中好的知識,人生常理用在生活之中,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最后,教師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任務時不必強求一致,要讓學生心理沒有壓力,容易完成為原則,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書閱讀,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樂趣,從而喜歡上閱讀。
二、創設閱讀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閱讀也是如此。如果學生處在一個濃厚地閱讀氛圍中,學生的閱讀欲望會被激發出來。你讀,我讀,自然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入這讀書的行列。因此,我們可以先從學習環境入手,營造讀書的環境。如布置溫馨的教室環境。名人名言是語言的精髓,是生活經驗的高度提煉,對學生有強烈的啟發性和教育意義。可將名人名言制作成條幅掛在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讓其天天看,時時受到啟發和教育。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可把這些名言名警句掛在教室里,定期進行跟換。把教室營造成書香味深厚的讀書環境,讓學生在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為了讓學生讀更多的書,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自己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專供學生閱讀,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達到資源共享,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最后要讓學生“有時間可讀”。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
三、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有些學生雖然有閱讀的習慣,但閱讀水平卻不盡人意。是因為其閱讀方法不當,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交給他們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和興趣。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要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不同,交給他們的閱讀方法也應該不同。閱讀方法大約如以下幾種:
1、精讀法。就是對語言優美,情節生動的地方,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細細品味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這些文章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略讀法。這種方法就是學生初步的讀,有選擇性地閱讀相關內容或相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達到要掌握的內容。
3、默讀法。默讀只講究“兩到”,即眼到、心到,默讀時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能讀出聲來。要求較高的默讀,要做到邊看邊思考,而且要有比較快的速度。邊看邊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話、每段話的意思看懂,讀完一段就想一想,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連起來,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
4、邊讀邊記法。中國有句古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號。通過閱讀,在文章上留下自己讀過、思考過的痕跡。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等作適當的摘錄,如好詞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如果學生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善于運用這種方法,長此以往,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而且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美好的學習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要持之以恒地閱讀,堅持不懈地練習,堅持不懈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