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賓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148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網絡信息化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校在這一時代環境下也受到網絡的影響;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在思政課實際教學工作中,教育改革應結合網絡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來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質量上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該文就基于現有的網絡環境下來分析高等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變革方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 網絡環境 教學變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b)-0148-02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一項龐大且復雜的工作項目,在變革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同時也會對教師、學生、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為學生的知識信息來源渠道日益多元化,比如: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更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挑戰,教師需要及時更新個人的教學知識以滿足快速發展的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需求。大學生是時代信息文化的接收者和傳承者,他們的思想和態度會直接反映出教學成果,同時對時代的下一步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基于網絡發達的環境下,如何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將網絡新興產物運用到教學中,是我們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內容。
1 信息時代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點
網絡環境具有資源共享、信息傳遞等特點,非常貼近現實生活,通過查看網站、瀏覽網頁學習自己想了解的知識或信息,觀看知識講堂類視頻,學習個人感興趣的知識,尤其是近幾年衍生出的新媒體,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總的來說,在信息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也體現出其特有的特點:(1)開放性。開放性既是網絡本身的特點,也是在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與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局限性不同,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可以有效地推動高校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2)個性化。在注重人文個體發展的新世紀,對比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來說,網絡環境下的政治課更具個性化,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具有針對性地教育,使學生更好的發揚自身個性。(3)預警性。網絡畢竟是個虛擬的世界,在網絡上留言發帖,比在現實生活中發表意見或建議更容易,尤其是近幾年微博、微信的廣泛應用,使得眾多學生通過平臺進行情感的表達、宣泄等越來越多,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有實時的認知與了解,同時對其進行評論等。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傳統的、局限于具體的空間和時間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在我國高校中仍然普遍存在著。而在新時期,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模式與方法顯然是不能滿足大學生對于先進、新鮮事物的追求和需要的。因此,若要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廣大政治理論課教師就必須擺脫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信息媒介,先進地傳播手段,減少或消除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抵觸和厭倦心理。
2.2 課下教學內容不足
除了課堂學習,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對知識信息了解的來源主要為網絡,通過瀏覽各大知識網站、知識講堂等,加上微信、微博、QQ等較為常見的社交軟件,網站和社交軟件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信息傳播作用,已經是現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高校思政課要挖掘課下教育平臺,實現課上課下聯動,最大程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實施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和道德教育等主要內容,與課堂教學效果相比,課下利用大學生容易接受的新媒體平臺,則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重視擴充課下教育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論。
2.3 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由于社會經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迅速地了解巨大的網絡信息。但是,由于專業技能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難以滿足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需要,使得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水平多少產生了質疑,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其授課技能和方法,整體提升教學水平。
3 信息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方向
信息時代的到來,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開放性的建設和改革。這里的開放不單單是目的,而且是要達到學校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從而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要實現這一目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適應信息時代及其主要特征的要求,進行改革。
3.1 要向廣大師生開放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廣大教師和學生理應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體。然而,事實上,在這一活動中更多地卻是廣大教師和學生這一主體的缺失。我們強調向廣大師生開放,就是要求我們積極調動廣大師生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中的參與意識。一些教師和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漠不關心,幾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表面上看,是他們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的不積極不主動甚至消極抵抗;但究其根源,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內容空洞乏味、教學形式單一呆板、教學評價和反饋機制滯后甚至不民主、不科學等,是其深層次的原因。當然,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把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的目的、內容、形式和相關機制開放地展現在廣大師生面前,調動廣大師生的參與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一來,參與到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的廣大師生就會各盡所能,就能把思想政治課上好,就能避免教學資源的無謂浪費,并為達到教學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提供最大可能。
3.2 要向現代社會開放
“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是鄧小平同志對我國現代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樣地,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和建設也應該向現代社會開放。首先,應該開放地吸收現代社會的一切優秀成果,使世界上新的技術革命及其發展以及給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還有我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在教學中得到最好的、最充分的展現。總之,應當把現代社會的窗口向廣大師生打開,使其真正能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其次,思想政治課教學不應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對考分的片面追求,更應該注重對學生方法訓練、能力的培養和品德的形成。這本應屬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題中之義,也是信息時代及其開放性特征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再次,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當注意培養創新、競爭、平等、民主、法制等新觀念。這些觀念不僅應當體現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中,而且更應當體現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培養出來的新型人才能在社會上起到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總之,向現代社會開放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和建設的必然要求。
3.3 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目前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相對陳舊,對網絡新文化的適應能力不強,接受新事物的進度較慢;而教學的客體是學生,一個朝氣蓬勃的群體,他們對于新鮮的事物極感興趣,所以,兩方主體若長期不在同一步調上,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不利于教師的工作開展。在信息環境下,高校若要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就必須有相對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做保障。因為一位教師的素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所教授的學生的素質水平。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了解并靈活運用微博、微信等先進的信息技術,真正地與學生聯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其教學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進入了網絡時代。作為新的網絡社交工具,微博、微信的出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何蓓蓓,李巖.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究[J].教育探索,2015(8):108-110.
[2] 趙效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創新研究[J].職業教育旬刊,2014(4):58-61.
[3] 陳怡琴.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