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水燕 陳強業
摘要: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培養目標從傳統的知識傳授逐步轉變為能力的培養,高校傳統多媒體教室難以滿足日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文章以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為例,探討了一種基于體驗教學的新型互動多媒體教室的構建。
關鍵詞:體驗教室 構建 互動 多媒體教室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5(a)-000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 》深刻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近年來,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各種新興教育技術手段不斷涌現,教學模式不斷演化并日趨多元化,以“慕課”為代表的教育“新勢力”極大沖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并對高校課堂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教室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場所,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主動迎合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積極構建新型的互動多媒體教室,是當前教育技術工作者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1 傳統多媒體教室面臨的困境
傳統多媒體教室主要由普通教室改造而來,在改造的過程中主要是簡單增添了多媒體設備,缺乏對教室整體環境的設計與改造,課桌椅主要是傳統的固定式“排排坐”設置。多媒體設備也比較單一,主要是投影儀、臺式電腦和音響系統,也有部分教室增加了實物展示臺和無線話筒,總體還是以PPT展示為主。
胡衛星、張婷在論文“電子書包的系統構建與教學應用研究”中指出:“傳統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側重于支持回憶、理解和應用等低階認知目標的培養”,隨著知識傳授式教學模式逐步轉向能力培養,多媒體教室已難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需要。
2 基于體驗教學的新型互動多媒體教室的構建
2.1 建設背景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現有160余間多媒體教室,主要在普通教室的基礎上改造而成,設備簡單、環境普通,適用于普通的教學授課,功能較為單一,交互性不足;另各有一間錄播教室和慕課教室,主要用于優質數字資源錄制和慕課教學,建設成本高。學院缺少既具有簡單課堂錄制功能,又能適應多種教學模式、環境舒適的、融合先進教育技術的新型交互式教室。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有必要建設新型的互動多媒體教室。
代表新技術的各種教育技術裝備不斷涌現,有些產品甚至尚未達到成熟穩定便已被新的產品替代,而設備的穩定對教育至關重要,在技術領先與成熟穩定之間定取得相對和諧的平衡點,并非易事。互聯網思維為我們找到了解決這一矛盾的途徑,流量與口碑甚至比產品實物的售賣帶來更大的價值,越來越多的教育技術設備供應商愿意免費提供設備試用以獲取市場知名度,并在合作中不斷改善產品,從而實現校企雙方的雙贏。
2.2 需求分析
學院校園網硬件基礎建設基本完成,有線和無線網絡基本覆蓋了學校教學區的每一個角落,網絡帶寬基本滿足日常視頻點播需求;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引進已有10年,眾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對開展網絡教學、在課堂中引入信息技術已經較為熟悉,和上海共享課程中心合作的慕課教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的“異地同時”工程圖學課程、學院3門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線,師生數字素養進一步提高。項目團隊有多年的多媒體教室和錄播教室建設和管理經驗,并有一線教師和室內設計專家參與,足以保障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以及后期的管理維護。
基于體驗教學的新型互動多媒體教室的需求,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多媒體教學管理系統。包含設備管理系統、虛擬桌面系統、課堂教學系統、移動教學系統和屏幕顯示系統。
2)課程錄制系統。可錄制教師授課畫面、教學主機屏幕和學生全景畫面,并可根據需要組合成雙屏或三屏的單一文件。
3)教室環境改造。改善教學環境和錄制環境、提高環境舒適度,改造燈光系統、增添可自由分組的移動桌椅。
2.3 系統構建
構建具有簡單課堂錄制功能,又能適應多種教學模式、環境舒適的新型小班化互動教學體驗教室。該系統主要由交互式顯示系統、自動錄制系統及組合式學生桌椅組成,采用多屏顯示,增加移動交互功能,同時為了方便管理和維護,引進服務器加終端的云技術。
將交互式顯示系統和現代化多媒體設備整合,基本滿足小班化分組研討和交互式教學需求;通過錄播系統,自動切換教師授課畫面與交互式顯示系統的板書、演示等內容,采集記錄完整授課交互過程,形成課程資源,供師生課后討論學習。教室建成后,能為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評估反饋途徑,提升教師的教學互動能力,幫助教師即時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做到因材施教,更好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同時,還能豐富學生與教師進行交互的途徑,提高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
改善教室室內環境,并對聲學、光學、布局、色彩等進行適當的處理。多媒體教室設備較多,各種電子噪音容易干擾學生思維,因此教室裝修設計時應考慮噪音因素;同時充分考慮室內視覺環境,如視覺、照度、視距、防眩光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燈光和布局;充分考慮課桌椅的設計和布局擺放,課桌椅的設計除了材料和美觀造型外,還要考慮健康和舒適性。“筑巢引鳳”,為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的教學手段的引進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
3 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是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基于體驗教學的新型互動多媒體教室的構建,探索先進信息化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模式創新,提供以小組討論和交互式教學為主的多種教學環境,將老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串聯為一個和諧的有機整體。本案采用的錄播系統主要用于錄制普通的課堂教學,可滿足教師間的學習研討或同學課后復習,對錄制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成本上更易于推廣。基于體驗教學的新型互動多媒體教室,開拓了一塊新技術應用和教學模式改革的試驗田,在探索課堂教學環境的再造、教學過程的重構,在探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龔水燕,陳強業. 高校多媒體教室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為例 [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06).
[2] 王玉龍,蔣家傅.?以需求為導向的智慧教室系統構建[J]. 現代教育技術. 2014(06).
[3] 程敏.?智慧教室的設計與構建 [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