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制定強調從以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是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點。所以, 課堂教學中運用什么樣的策略指導并開展課堂教學, 對教學價值的體現,學生成長的方向,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激發興趣 創新意識
一、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采取哪些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 巧設導入語激趣。上課伊始, 教師應根據該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 設計一段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導人語引入新課,以激活學生學習動力, 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其次, 設計擂臺賽出情趣。小學生表現欲強, 愛爭強好勝, 喜歡受人夸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 有意識地設計競賽題和競賽形式, 學生會興致盎然,熱情高漲, 學習空前活躍。如把基礎數學知識或口答題設計成搶答競賽形式, 把中等難度題設計成限時必答競賽形式, 把難度較大的題設計成小數奧賽形式, 讓學生以賽激趣, 以賽促學, 以賽提效。總之,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 選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 不斷創新激趣方法,會使數學課趣味盎然, 高潮迭起; 會使學生在學中玩, 在玩中學, 學得有趣, 學得愉快, 學得輕松, 學得主動, 學得深刻。
二、靈活運用教材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 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 善于運用教材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第一,領會編者意圖,提高駕馭能力。是否領會編者的意圖是衡量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從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入手, 通讀教材和與之配套的教學參考書, 全面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二,結合教學實際,適當調整內容。總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到尊重教材, 又不局限于教材, 同時也要注意改革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不合理因素, 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補充或調整, 進行教學再加工, 從而真正達到優化教學之目的。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不僅關系到數學的教學質量, 而且關系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人才素質。那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如何把學生培養成為不僅具有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 更具創新、探索意識的新世紀人才, 就成為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第一,樹立創新意識,著眼創新培養。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施教、學生求學的主陣地, 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學中, 大部分教師都忽略了知識、技能以外的各種品質的培養,特別是學生的創新、探索意識、創造精神, 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只是學習的機器, 不能實際運用的不良后果。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不光要注意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學生素質能力,著眼于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結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 能否有更簡便、快捷、方便的途徑。第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啟發創新。現代教育論的思想主張“以學生發展為主”,在數學教學中要真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師的教就應轉移到學生的學上面去,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只有學生主動地學習了, 才能使教學落到實處, 創新思維才能得以發展。第三,鼓勵質疑, 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數學課課堂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培養學生能發現問題、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和發表創造性見解的能力。教學過程中, 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他們主動創新的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D?D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而對于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后復習?D?D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然后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么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么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 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總之,學生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作為教師要深入鉆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養學生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養和訓練,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創造性的發展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