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林
【關鍵詞】 班級管理;學生;班級文化;氛圍;規章制度;競爭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28—01
所謂班級文化,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的總和。班級文化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精神風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具有凝聚、約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班級文化來促進學生健康、持續的發展呢?
一、美化班級環境氛圍
環境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物質層面,是前提和基礎,對整個班級文化建設有著深刻的影響。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必須建設和諧、整潔、明麗、溫馨的班級物質環境,營造濃郁的班級文化氛圍,實現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有機統一,協調發展,使師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圍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氣息,達到陶冶情操之目的。因此,我們在構建班級文化時,各班級都充分發揮了環境因素的教育功能,精心設計,讓教室里的每一塊墻壁都能“說話”。班主任紛紛組織本班學生對教室每一個角落進行“包裝設計”,讓每一個角落、每一堵墻均有教育內容,都能體現學生的創新火花。
二、健全班級規章制度
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會帶來班級管理的有序與整潔,帶來教室內的舒適與整潔,是班級文化質的載體。“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中,切合學生實際,被學生易于接受的班規,才能真正起到引導、調整,完善學生行為規范的目的。筆者帶07級五年級班時,帶領學生結合本班的實際,開展了“我的班規我來定”的活動,發動全班學生共同討論,修訂出了適合該班的班級公約,使其成為對班級學生進行自主教育的依據,成為規范學生自己言行的準繩。活動開展以來,該班的班風有了明顯好轉,由一個“亂班”成了全校的文明班集體。
三、強化學生主體責任
“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是一個班集體良性運轉的基礎。班中的事情多而雜,僅靠幾個班委成員是無法完成的。在班級管理中,要實行值日班長制度,引導全班學生全員參與管理,讓全班學生每人負責一項班級工作,尤其讓學生自己選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管理。小到一盆花,一張紙屑都有人負責,在班內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氛圍。經過幾年的實踐,班級的班風班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的責任心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和培養。
四、培育情感凝聚人心
筆者在2008年夏天接了一個畢業班,是一個有名的亂班,班級人心渙散,離考試還有兩個月了,學生沒有一點學習的勁頭。接受這個班時,學校領導交給的任務是管住不鬧是非就行,至于成績就不說了。我接下這個班后,首先,給學生確定了班級目標,引領學生向目標靠近;從感情入手,鼓勵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學會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悅,學會靜心地思考問題;在班內設置了激勵贊賞欄目《成功的軌跡》,把每周學習有進步的學生照片張貼在欄目內,讓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設置了“師生信箱”,讓學生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傾訴自己的苦惱;一一給學生回信,分析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清除學生心理障礙;針對本班學生喜歡唱流行歌曲的特點,精選了一部分內容健康的、有勵志作用的流行歌曲教給學生;和學生采用流行音樂的形式,譜寫了班歌,師生一起唱。就這樣,走近學生,融入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學生冰冷的心又復活了,師生間的隔膜也消除了。學生重拾起已丟失的學習自信心,開始努力地投入到中考復習中。
五、激發學生競爭意識
每個學生都有好勝心,都渴望自己的班級在各項活動中取得勝利,獲得榮譽。對此,班主任千萬不要忽視,每項活動,都要帶領班級學生積極參與,奮發向上,永爭第一。即便是一次小型的合唱比賽,也不要輕言放棄。有競爭心的班主任帶出的班,一定是朝氣蓬勃、永不服輸的班級,這就是班級精神的培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構建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班級文化,營造民主、和諧和自我教育的班級氛圍,有利于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優秀的班級文化如同一個大磁場,以巨大的磁力吸引著學生;又如同一個感情場,產生一條條情感鏈,形成一股股情感流,滋潤著每個學生的心田。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學生自然會要求自己,激勵自己,提高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創建一個積極向上、團結活潑、健康文明的和諧班級,學生才能得到自主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