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明
【摘要】 學困生數量的擴大,給教學帶來困擾,甚至障礙. 只有抓實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提高熱情,增強自控力,縮小兩極分化,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摸排情況,建立檔案,簽訂目標,更新教法,指導學法,聯絡家長,發揮合力作用.
【關鍵詞】 學困生轉化;摸排;教法;學法;合力
數學學困生,顧名思義,指在數學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 教育學認為:數學學困生是指數學學科成績差,數學基礎欠缺或模糊,接受數學知識反應遲鈍,思維運動消極,對數學學習沒興趣,對后續知識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隨著學習的深入,班級中學困生數量有擴大趨勢,這給日常教學帶來許多煩擾,甚至障礙. 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抓實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增強他們的自控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縮小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才能提高班級的整體教學質量. 教學中,主要從以下方面去進行落實.
一、排查摸底 建立檔案
每逢接班之初,我先從上任老師那里了解班級兩極學生狀況,尤其是數學學困生的狀況,心里有點底. 接著,我深入班級,找學生聊天,從學生的言談語句里摸排消息,找尋學困生的信息;再者,調閱學生資料,查找學困生情況. 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課堂發揮“火眼金睛”威力,察言觀色,找尋目標. 緊跟著通過作業反饋、單元測試等驗證目標. 找準學困生后,隨即建立學困生檔案,編制學困生成長記錄冊,及時觀察、記錄每一位學困生的日常表現、故事和感動. 然后繼續做細摸排工作,對他們再分類,哪些是學習態度不端正等思想原因造成的,哪些是數學基礎太弱造成的,哪些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對于有學習愿望也作了努力但成效不明顯的再作劃分,哪些學生概念模糊,哪些識圖辨圖能力弱,哪些邏輯推理不條理,哪些數學語言的表述有困難,等等. 找出困難癥結,找出困難根源,以便對癥下藥,因人施教.
二、制定計劃 簽訂目標
找出學習數學的學困生之后,抽出時間與他們每人面談,聽聽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看法,問問他們對于學習數學的想法和期盼,激勵他們樹立信心,付出行動,抓牢基礎,立志提高. 與他們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促使他們對學習有規劃,有目標. 要求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并書寫出符合自己實際的近期目標,老師與他們簽訂目標責任書. 能按期完成的及時予以鼓勵和獎勵,向更遠目標沖擊;未能如愿的幫其分析原因找尋對策,再重新修訂重登征程. 當然,每人的目標要適合自己的情況,定底了,太容易實現,激發不了斗志;定高了,實現不了,損傷積極性. 根據月考、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試動態調整,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和實際需求,促進他們積極追求進步,走向美好.
三、更新教法 指導學法
學困生的成因很復雜,或與家庭因素有關,或與個人意志力有關,或與老師教法有關,或與學生學法有關,……,無論成因怎樣,作為老師,都需責無旁貸的轉化他們,助其一臂之力,促其健康成長. 我們要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以學生為本,從思想上尊重信任他們,不拋棄、不放棄他們,把愛的陽光灑向他們;從行動上教育指導他們,多給他們搭建平臺,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 在教法上,向學困生傾斜,努力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促進學困生樂與其他學生一起交流、合作、探究、分享,心靈不再受壓抑,個性敢于釋放和張揚. 在例、習題的選取上,考慮典型性、針對性、梯度性、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更多的關注基礎性,使這些學生可以解決其中的一部分問題,找到認同,得到成功體驗. 在作業的批閱上,多選擇面批方式,及時反饋,及時矯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多選擇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又可挖掘出數學問題的話題講解,找準生活與數學理論的切入點,讓枯燥抽象的數學生活化、形象化,把學習坡度變緩,難度降低,讓這些學困生克服恐懼感,減少他們的厭倦情緒,促進他們敢于攀登,樂于進取.
學困生大部分是因為學不得法,對數學學習有“洋鬼子吃湯圓”之困擾. 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懂得預習,也不會預習,不懂得如何聽課,學習任務完不成. 作為老師要經常教育督促他們凝神聚力,全身心投入于學習內容里,與文本對話,與無聲的友人交流,要學會讀書,不僅要讀文字,還要讀插圖評注,每一個字符都要讀,重點內容精讀,一般內容泛讀;課堂上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緊緊抓住課堂45分鐘,不分心,不走神,學會與同學、老師交流,敢于發表見解,愿意展示收獲;逐步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遇到數學問題學著獨立思考,不回避,敢面對,樹起信心,作出努力,見證進步,堅持后就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逐漸找回學習的樂趣,跟上集體的步伐.
四、發揮合力 齊抓共管
學困生的形成因素可能是學生個人方面造成的,或者是家庭環境方面造成的,亦或為受社會上新讀書無用論觀點的影響造成的,較為復雜,僅僅依靠老師教育的單一模式顯然是不夠的,需要發揮合力作用,各方面齊抓共管,相向而行,一起發力. 在學校,我組織合作小組,由班級的數學學科的優秀生擔任組長,把這些學困生分配到各小組中,組長手把手的帶他們,與他們一起成長,用團隊的集體力量影響他們,催化他們;還主動聯系家長,與家長協同管理這些學困生;定期進行家訪,和家長一道找原因,求策略. 孩子是家長的寶貝,孩子學習有困難,不得法,成績滑落,家長也十分著急,希望配合學校,與老師一起攜手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