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燕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習習慣;預習;聽課;作業;閱讀;書寫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43—01
俗話說:“桑樹條子從小育”,養成良好習慣必須從小抓起,不能等到習慣形成以后再去糾正。由于小學生可塑性強,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易于改變,因而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前預習的習慣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通過預習,學生不僅可以使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自信,還可以積累一些自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課前預習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能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認真聽課的習慣
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積累的黃金階段,課堂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場所,聽課又是他們系統學習知識的基本環節,所以要想學好知識就必須擁有良好的聽課習慣。針對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經常做小動作、不會傾聽別人說話等不良的聽課習慣,可采取以下方式幫助學生改變。
1. 隨時糾正。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而且愛做小動作,這些是由于年齡特點決定的,是無意識的。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學生的聽課行為,做到隨時糾正,不厭其煩地去提醒。
2. 表揚典型。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句話語對學生而言都是他們學習的動力和增強自信的催化劑。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適當適時給予學生表揚。
3. 適當批評。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批評和表揚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批評總是要指出別人的缺點,如果處理不當,勢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以致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批評必須要有感情作基礎和先導,讓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批評是想讓自己進步,是善意的。
4. 堅持不懈。培養學生一種好的聽課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師不但要有信心和耐心,更要有堅持不懈的恒心。一定不能怕麻煩,堅持下去,長此以往一定能成功。
三、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反饋形式,也是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新知的一種手段。通過對作業的嚴格要求,能培養學生規范的書寫習慣以及獨立的思考習慣。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有學生獨立思考,一遇到需要動腦思考的作業,部分學生就放棄思考,等著教師去講解正確答案。時間長了,學生就養成了懶惰的壞毛病。所以,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很有必要。
1. 采用鼓勵性的符號。對于學生的優秀作業,教師可以用蓋“真棒”印章或者畫笑臉的方式激勵學生。
2. 用語言進行評價。批改作業時,教師可以用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業,當學生的作業有進步時給予鼓勵,當學生的作業存在缺陷時,指出不足以及改正的方向。
四、自覺閱讀的習慣
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早期多數愿意學習,也樂意聽教師教導。要想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應在低年級時多指導他們看圖片。高年級時,讓他們買卡通書,還可以讓他們的父母帶他們到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建議父母多抽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和孩子一起談論書中的知識,欣賞書中的魅力插圖,講解書內動聽的故事。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這些親子閱讀活動,能使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懷和愛護,這對他們今后身心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教師也可定時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閱讀的內容講出來,并加以評比,從而增加強學生的閱讀信心。
五、認真書寫的習慣
在課堂上只要讓學生寫字,就應規范他們的讀寫姿勢,使用正確執筆的方法,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多次提示學生,糾正其不正確的姿勢,進而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另外,對低年級學生的書寫,還應要求字的結構一定要規范,要端正大方,保持作業本的整潔,文字和符號都要規范,格式要美觀等。
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