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
摘 要:金融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與金融企業聯合辦學,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在為金融行業提供大量專業對口、素質過硬、技術拔尖的專業人才的同時,學校本身不但得到了金融企業的支持,也為學校的就業提供了更好的機會。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著聯合模式不健全、聯合趨于形式化等問題。針對我國金融特色的應用型院校校企聯合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若干解決對策。
關鍵詞:金融特色;應用型院校;校企聯合模式;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2-0119-02 校企聯合模式是指學校、企業以人才、技術、效益為結合點,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教育規律和科技發展規律,逐步形成互利互補、良性循環、共同發展的合作關系的制度,主要表現為:教學、企業與人才的三結合。學校和企業共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按照企業的要求設置課程,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相應的人才。教學內容設置上注重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結合,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結合 [1]。對應用型院校來說,合適的校企聯合模式的有效實施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金融特色應用型院校的特點
(一)應用性
所謂應用性,就是指學生能夠將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又快又熟練地應用到日常的工作當中。應用性是金融特色地方學校教育的最高要求,不但要求學生有自主的學習能力,更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還能激發創新意識,在工作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積累經驗,使自己得到更大的進步。尤其是金融行業,涉及領域廣,涉及到金錢問題更是敏感,就更加需要學生能夠將所學加以致用。因此,應用性是金融特色本科院校的基本途徑和重要目標。
(二)廣博性
金融行業所需的人才不僅要懂得金融類的知識,還要了解金融相關行業的知識,比如會計類、銀行類、投資類、保險類、風投類和證券類等等,甚至由于金融行業和金錢接觸的特殊性,還要了解各行各業的法律法規。因此,金融特色的應用型院校應著重培養學生堅實的各科基礎知識,寬厚的基本理論,使學生積累較好的人文知識、專業知識和相鄰學科知識,為解決錯綜復雜的金融問題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廣博性是金融特色應用型院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
(三)動態性
金融市場變幻莫測,金融形勢瞬息變化,金融學科縱深演進,一個決定可能讓你日進斗金,也可能讓你身敗名裂。這就要求金融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與時俱進的動態性金融人才。因此,動態性是保持金融特色應用型院校教育模式先進性和科學性的重要保障。
二、金融特色的應用型院校校企聯合模式的現狀及問題
(一)院校內部系統支撐不夠
目前,大多數金融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沒有體現出其特色,而是與其他的高等院校一樣,是傳統的“全科教育”。第一,教師方面,教師本身的講課經驗,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是企業實踐經驗少,有一些教師是從高校碩士、博士畢業直接到其他高校當教師,教師自己本身就沒有實踐經驗,因此給學生傳授的過程中也全部都是空洞的理論而缺少實踐。第二,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制定偏差,在教學中既沒有重點突出“金融”的特色,沒有全面地接觸到金融相關專業的學科,更沒有突出“應用”的優點,沒有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機會。第三,學校沒有認真對待校企聯合模式。大多數學校雖然有校企聯合的模式,但是學校并沒有充分地重視,認為只是擺擺樣子,沒有讓學生按時地參與到工作實踐當中,或者只是敷衍了事,對學生在企業當中的情況不做調查,不做總結,只是形式主義,這就失去了校企聯合的真正意義。
(二)企業的功利意識過濃
大多數企業過分強調功利性,只重視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利益。他們認為,培養一些不能直接參與的學生既浪費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又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因此,即使簽訂了校企合作的協議,也不愿意認真執行。所以,當學校派送學生來實習的時候,也只是干一些雜活,根本接觸不到核心工作,就更談不上讓學生有機會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了。因此,大學生就很難在校企聯合合作中真正得到鍛煉,從而使得金融專業的實踐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培養。
(三)合作組織機構建設滯后
在我國,教育和企業的管理機構是各自獨立的,沒有一個共同中間能夠融合的部門,這就為學校和企業的溝通造成不便。教育部門看問題都偏向于教育方面,企業部門管理問題又大都偏向于企業,中間沒有一個可融合的部門,創建出相關制度,能夠形成基本的良性的工作機制,而金融企業大都涉及面復雜,涉及問題敏感,使得學校和企業沒有很好地相互溝通,所以大多數的校企聯合目前只是一種紙上談兵的狀態,各自獨立,各自運營,淺表松散,使得校企合作模式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充分發揮。
(四)政府在校企聯合模式中的作用過于弱化
各種合作關系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幫助,校企聯合辦學也不例外,尤其金融行業在地方政治經濟中還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金融特色的校企聯合辦學中,政府的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地方政府沒有起到應有的指導和扶持作用,沒有意識到這種聯合辦學模式會為各方帶來很多的益處,不但可以提升金融企業的效率,拉動當地的經濟,而且還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依靠高校單方面來操作。由于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的地方政府沒有給予真正的重視,或不聞不問或相關措施不到位,因此常常會產生政策不配套,校企聯合組織形式松散,行為短期化,缺乏滿足產業技術創新的持續性,缺乏創新成果產業化的保障機制等相關問題。
三、完善金融特色的應用型院校校企聯合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一)校企共同制訂合作計劃
學校培養企業之所需,這才是校企聯合模式的潤滑劑。金融企業根據自己的需求向學校提出需要哪方面的金融人才,并提供適應不同層次金融人才的崗位讓學生實習,表現良好的學生還可以畢業之后給予工作機會。學校方面,根據金融企業提出的要求,調整相應的課程設置,以便培養出適合企業所需要的各個層次的金融人才,這些都應由金融企業和高校共同制定。
(二)企業調整參與校企聯合合作教育的意識觀念
在學校和金融企業一起制定合作模式的基礎之上,那么這個學校培養出來的金融人才就是這個企業所需要的,因此企業就不必擔心學生進入企業不會工作,不懂工作,也不必擔心會浪費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企業有必要跳出以直接或間接方式獲取經濟利益的單一目標思維,以開闊和長遠的眼光審視產學研合作教育,真正樹立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人才培育義務;以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眼光為視角,在合作教育中借鑒學校的職業素養培育理念,從理想信念、品格修養、職業發展和身心健康四個維度出發實現實習學生和企業職工職業素養的共同提升[2]。
(三)學校建立健全科學的校企聯合合作教育管理模式
首先,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傳統教育模式本科四年全部在校學習,建議將現有的四年制本科教學模式改變為“2+0.5+
1+0.5”的模式。意思是本科學習四年,前兩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第三年的第一個學期進入企業實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興趣,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又可以讓學生知道哪里還做得不足,回到學校就可以更好地學習。第三年的第二學期繼續回到學校學習,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工作,學生肯定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社會的殘酷,相信接下來的學習肯定會事半功倍。第四年上學期仍然在學校學習,下學期就可以邊實習邊找工作。這樣做既體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用實踐檢驗理論”這一學習知識的科學過程,又提高了學生的各項能力。其次,改革考試制度。剛才說到教學模式需要改革,需要到企業實習,那么建議考試的成績就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理論知識的測試,也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考試;另一部分就是工作實踐的分數,在學生進行工作實踐的時候,該學生部門領導也要給予相應的考核分數。這樣,綜合的分數才能體現出一個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
(四)政府為校企聯合合作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政府作為第三方,能夠中立、客觀、全局、長遠地看待這個合作模式。首先,政府可以先搭建一個讓彼此了解的平臺,每個金融特色的應用型院校有什么特點和優勢,每個金融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可以提供什么樣的崗位,都在平臺上有所顯示,這樣就更方便學校和企業互相了解,互相溝通。其次,在學校和金融企業制定合作模式的基礎之上,政府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一方面,政府可以在資金上予以幫助,比如政府可以設立校企聯合合作教育專項基金,或者出資搭建實習基地等,從財政制度上對合作教育給予保障。另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法規使校企聯合合作教育規范化。比如,規定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并通過政策引導適當調節了校企聯合合作教育中的利益矛盾,拓寬了校企聯合合作教育的路徑和主體,促進了校企聯合合作教育的良性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