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燕萍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激情教學就是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打造激情,從反復的讀文中領會文章要表達的感情,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在感悟課文激情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讓激情充滿課堂?用教師的激情調動學生學習語文;學生的激情感染教師,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讓語文課更加充滿激情,更加有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情激情
激情教學顧名思義就是用激情去進行教學,用激情去學習和傳授知識,用一種精神百倍的狀態、真摯的情感,通過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緊密有效地結合起來,完成教學的目標,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啟迪,潛能得以挖掘。激情教學是充分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的優勢,師生共同駕馭課堂,目的是通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 要上好課,必須有激情,沒有激情的教學,再好的教學手段也沒有感染力。學生對缺少激情的語文課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精神不飽滿、勁頭不足,聽著不解渴,語文學習的目標落不到實處,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語文課堂呼喚激情,只有師生注入激情,教師用自己的教學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語文課堂方會生動而富有吸引力。傳統教學之所以面臨創新教法激烈的挑戰,原因在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滯后落伍,缺乏激情,無法及時適應時代的變化和人的需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充滿激情。正是如此,我用激情教學,是為了給許多傳統教學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讓激情在教學當中發揮更大的效能。希望教學改革中不要盲目追求花樣過多的翻新,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運用激情。應該說,教學改革的實質就是探索一種激情的開發和利用。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教科書為主,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和處理很重要。我們發現少數教師有誤讀文本的現象,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的預設和傳授的內容脫節,因而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每課的目標應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點打攻堅戰。
首先,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從作品的語言入手,仔細品味語言,進而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情趣美。比如我在教學《荷花》一課時,先請同學們自己品讀課文,劃出自己覺得最美的詞句。許多學生不約而同地劃出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一句。我乘機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給“冒”換詞,感受荷花怎樣的長出來,怎樣地露出來才叫“冒”出來?通過這樣的引導感悟,學生不僅領悟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還體會到了文章語言的生動、趣味性。所以說,抓住作品的語言,是進入激情教學的關鍵,因為,語文含蓄性、情感性、模糊性等特點,值得我們去仔細品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文學的情感審美境界。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作品產生共鳴,是進行激情教學的前提。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導入者,只有教師真正被文章感動的時候,學生才可能受其感染,真正進入到作品中,與作品同呼吸共命運。記得在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我在課前熟悉課文,當讀到孩子和家人手捧鮮花如約來到機場,迎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時,我不禁熱淚盈眶,一種莫大的悲痛與崇敬油然而生;當讀到孩子向全世界發出“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呼吁時,我的心被震撼了,悲憤、崇敬之情頃刻間化作了一種力量,一種阻止戰爭的力量,一種捍衛和平的力量……怎樣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也能與小主人公產生共鳴呢?我布置學生課前去了解現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在課堂中,我滿懷激情的范讀和一幅幅戰爭圖片的展示,使學生與老師、與小主人公產生了共鳴,從而激發了學生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與維護和平的崇高信念。
作為教師,在講解文章時,首先要使自己被文章所感動,受其感染,發自內心地去欣賞文章。具體地說就是要深入把握作者情感的脈絡,善于挖掘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因素。例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讀到“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弊鳛榻處煹奈业男脑缫押臀闹械娜藗円粯映镣?,我的臉上滿是悲傷,學生們看著我眼里飽含著淚水,一邊讀一邊做著和文中人物們一樣的動作——目視靈車、站直身體、摘下帽子、眼淚順著眼角流出而顧不得擦拭……我做得是那么的投入。此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孩子們一個個眼眶都濕漉漉的,還不時看到有同學用手指輕輕地擦擦眼角。我知道,我的表演是成功的,學生們已能深深體會到當時人們送別總理時那種無比悲痛的心情。
再次,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善于用富有激情的語言,熱烈的語態,激昂慷慨的語調感染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使他們主動進行情感體驗。許多老師都熟悉《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在教學時,老師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用不同感情朗讀課文:讀課文第一段時,指導學生讀出惋惜之情,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再用贊嘆之情朗讀第二部分,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通過語氣的調整突出兩處“最”,體驗贊嘆之情;接著指導學生用仇恨之情朗讀課文第三部分,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為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深深的仇恨……老師通過對學生感情朗讀過程的指導,使學生在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升華。
語文作品里有許多讓我們感動、震顫的情感因素,只有結合作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才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使我們深切體驗作品中的“真”、“善”、“美”。同時,也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課堂氣氛的活躍,讓真正的情感教育滲透于課堂上,讓動人的情感洋溢在我們的周圍。
總而言之,沒有激情的語文課只是一灘死水,激不起半點清風和漪漣。教師就是搭在學生與作者之間的一座情感的橋梁,要想使課堂充滿激情就必須做到“以情激情”,只有這樣才能點燃課堂,才能撥動學生的求知欲,才能抓住學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