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要: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不斷提倡自主學習,在幼兒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更應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想要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必須要對幼兒獨立人格進行充分尊重,對幼兒個性進行發展,充分激發和發揮幼兒語言教學和學習中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教師要注重為幼兒塑造良好的環境,促使幼兒根據自身意愿開展自主學習,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主人的角色。本文就對幼兒語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學;特點;策略;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c)-0000-00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語言學習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幼兒教師應結合幼兒語言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對幼兒自身學習需求以及幼兒個體差異進行充分重視和關注,對幼兒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進行愛護,對探究精神以及進取意識進行有效激發。因此,教師應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幼兒,對幼兒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充分培養。下面就分析幼兒語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闡述幼兒習得語言的特點,提出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幼兒習得語言的重要特點
幼兒習得語言具有重要的特點,具體表現為積累性、創造性以及模仿性。幼兒的語言學習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幼兒不僅要掌握以及學習語音、詞匯以及句子,還要學會與他人溝通和交流。教師在幼兒習得語言過程中,幫助幼兒學習語言,促使幼兒從完全不理解,發展為完全理解,最終能夠自如運用語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因此,幼兒習得語言具有積累性特點。此外,在幼兒習得語言的同時,幼兒不僅會模仿語言,還會選擇和變通。也正因如此,幼兒習得語言的過程,其實質就是幼兒個性化過程以及創造過程。幼兒通過運用自己學習、掌握和積累的語言和同學、老師、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并且會在頻繁交流和溝通的同時,通過不斷創新,掌握新的詞匯以及語法,這恰巧體現了幼兒習得語言的創造性特征。最后,幼兒學習語言結構組織方式以及語言符合這一行為,并不是一種被動行為。而是幼兒選擇出自身可以理解以及可以模仿的語言范型,而后幼兒下意識進行訓練和學習,最終模仿語言范型。可以說,幼兒習得語言的整個過程,其實是不斷模仿的過程,這也是幼兒習得語言模仿性的體現。
二、幼兒語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策略
(一)通過設計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合理引導。針對幼兒學生的認知習慣及心理特點,應當對課堂導入加以精心安排,通過新課程的導語及閱讀引導方案,積極營造和帶動令人愉快的課堂學習氣氛。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的調動,更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習們在情感和情緒上做好自主學習的準備。可以圍繞課文的具體內容設計引導式的提問,帶動學生的思維,必要是可以發起討論。這樣不僅可以使課堂氛圍得到放松,也可以帶動學生積極進行思考,進而更為順利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即將進行的教學主題內容。由此可見,在語言教學工作中,設問的引導方式往往可以起到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在設計引導問題時,不僅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也可以采取層層遞進的方式,先由身邊較為常見的問題入手,通過多個問題的逐層深入,一步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授課內容的相關主題上。設問引導的方法如果運用得當,往往可以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較好的激發,帶動學生更為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進而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加強對預習工作的指導力度,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
語言學習應當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不能僅僅被動地依賴教師的課堂灌輸。學生們只有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不斷加深思考和鞏固記憶,才可以真正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因此,在進行新課程的課堂講授之前,可以先為學生安排課前自學和預習工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研究和探索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使他們的自主精神得到更有效的發揮。通過自學和預習,學生們對于課文內容可以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對于不懂的地方形成問題。通過對問題的認真思考,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在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工作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相互交流討論等方式嘗試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一般情況下,在對課文的預習過程中,至少應當對課文內容進行三次通讀。第一次通讀的目的主要在于發現生字詞,通過查閱字典等方式解決閱讀障礙問題;第二次通讀則應當著重于理解和把握課文的文本內容;在兩次通讀的基礎之上,第三次通讀即應當注意對文本的思想內涵及思想感情加以體味。同時對于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記錄,查閱資料嘗試解決或與同學共同研究討論,或者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向教師提問。通過課前的三次通讀,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也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和鍛煉。
(三)通過實踐性的語言教學活動,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幼兒語言教學工作應當更多地為孩子們創造實踐性學習的機會,通過課外的各種實踐活動來調動和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在課堂上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練習機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性的口語訓練。例如將課本內容改編為小劇本供學生們表演,分配不同角色進出排練并演出。由于幼兒在表演上往往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很多小朋友都希望獲得展示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在課堂表演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語言知識,施展各自的本領,展現自身的才華。筆者在進行《小馬過河》的課堂教學工作中即采用了上述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表演活動。先隨機組成若干學習小組,組內成員分配不同角色并自行制作和準備各種道具、服裝和頭飾等,再經過小組學習和排練,最后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后再由學生們自己評選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由于引入了競爭機制,學生們主動學生的積極性被大大激發出來,他們對各個角色的性格、特征、動作和語言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揣摩,通過表情、動作和語言來表達和刻畫角色的情緒和心理,在表演活動中表現出了相當高的積極性和投入度,因而使教學效果也非常理想。實踐性語言教學活動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們的口語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實踐性的語言教學活動,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的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主動研究和探索的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養。
結語:
綜上,在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立,不僅能夠促使幼兒在游戲以及活動過程中,掌握語言技巧以及語言知識,還可以促進幼兒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幼兒發展和成長過程中,語言是重要的途徑和工具,通過語言學習和教學,對幼兒思維進行發展,從本質上提升幼兒口語能力和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銀玲.幼兒教師教學語言探究--豐富幼兒語言教學開啟幼兒語言天賦[J].新課程·下旬,2014,(6):57-57.
[2]管延秀.尊重差異分層教學 ——提升幼兒語言教學的突破點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6):197.
[3]鐵梅.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運用[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2):133-133.
[4]方海娟.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幼兒語言教學整合策略芻議[J].關愛明天,2015,(5):36-36.
[5]楊義.淺談幼兒教育語言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主動性[J].科學中國人,2015,(15):47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