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玥
摘 要:現如今高校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是主體,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的未來——學生的素質,關系到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等問題。所以應該全面了解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現狀,加強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時發現并解決青年教師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和生活困難等問題,使青年教師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當中,為我國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211-01
2014年9月10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師范大學與師生代表座談時談到,“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今天的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但研究發現青年教師本身的存在著諸多思想政治問題,所以緊抓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領他們快速、健康地成長,是當前高校黨團組織、行政部門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本文從當前青年教師存在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共性問題出發,分析問題成因并闡述應對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1.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
如今的青年教師在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方面整體上與上一輩教師有著很大不同。許多青年教師過度關注自我,毫無奉獻精神,一切努力都圍繞著是否有利于個人職稱晉升和職務升遷,工作講究功利性,實用性。少數青年教師認為“上課無用,奉獻無能”,他們認為上課對于他們來講既辛苦又廉價,而所謂奉獻是拿不到課題,評不上職稱,只好用課時量充數的表現。筆者認識的有一位副教授就曾經說過“教師全心全意投入教學就是自我毀滅。”“我覺得,教學上只要使三成力就夠了,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到科研上和評職稱掛鉤,這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寶。”在這些思想的引導下,青年教師不上課、少上課,找研究生代課,論文抄襲等情況時有發生。
2.人生觀扭曲,自我認知下行
通過筆者的調查,部分青年教師認為自己處于社會的中下層,甚至是下層,青年教師們戲稱自己是“精神上的貴族,現實中的乞丐”。他們多數對比曾經的同學和親友,認為個人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所付出的辛苦努力與眼下的經濟狀況以及社會地位不成正比。他們感覺與一些暴發的低學歷群體相比,無論是收入水平,還是社會活動能量都有所差距,現實和理想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有些青年教師喜歡向學生宣講實用主義,不考慮對社會的貢獻,單純的將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定義為是否能賺錢,是否當領導。
3.個別教師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
通過筆者調查,近一半的青年教師會在課堂上講他們認為的或他們經歷的喜不公平、不公正的經歷。一些青年教師將課堂變成自我抱怨、自我表白的場所,將自己在現實中的不滿不忿在課堂上流露出來,有些青年教師通過貶低同事、賣弄內部消息來抬高自己,希望藉此使學生產生同情感、信任感、認知感、崇拜感。這種消極的認知態度結合獨特的價值觀輸出方式,雖然對青年教師自身利益實現作用不大,但勢必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產生很大影響。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1.外部因素影響理想信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速發展,三十年走了人家幾百年的路,所以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來出現的問題在必然會在這幾十年中集中爆發。同時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歷史遺留問題、貪污腐敗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及由政策中的漏洞而引發的一些后遺癥時有發生。同時高校在工作中片面強調實用,忽略了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使得一些高校青年教師困擾在我們黨和國家正常的“成長的煩惱”之中,對黨的執政能力、方針路線產生了懷疑,影響了他們的理想信念。
2.工作壓力影響學習提高
繁重的工作壓力使他們無法全力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和自身思想政治的學習提高。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高校專業始終處于整合——分解這一循環過程之中。國內幾乎找不出一所大學,在過去的5年內沒有申辦過新專業,沒有進行學科的整合或分解。學科建設的不穩定性,使得他們大多擔任著4門以上的課程,每月要參加數次教學研討和學科建設研討會議,一年中數次修改教學和實驗大綱,而每一次變化意味著課程、教程、實驗、授課方式的變化,增加備課量及備課難度。
3.制度缺陷影響價值觀念
目前職稱評定制度和我國高校的薪酬分配方式使得青年教師普遍存在浮躁現象。現如今國內高校青年教師職稱晉升機會比例過低,而學校設置的職級工資差距又較高(天津高校講師和副教授間工資普遍差距在2000元左右),與此同時職稱評定與授課任務量、授課水平脫鉤,與師德師風、奉獻精神脫鉤,單純的追求科研能力,更加片面的強調高級別項目和高水平論文。這使得青年教師以追求課題、發表論文為首要目標,無暇顧及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豐富教學手段等方面對自己的充實。
三、問題的應對策略
1.重視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管理者應該對本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提起足夠的重視,建立以各學院為條,組織部門、人事部門、校工會等相關職能部門為塊的條塊結合的教育體系。經常組織青年教師學習黨的基本理論、路線、綱領、要求,努力提高每一位青年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使其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堅定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時加強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組織青年教師深入學習領會中國夢的精神實質,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充分運用網絡、校園網、手機報、微博等渠道,占領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陣地,積極搭建網絡教育服務平臺,提升運用網絡開展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2.深化高校教師工資分配制度改革
通過完善和優化考評機制,平衡考慮科研成果、教學任務、師德師風、教學能力等各個方面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評判。高校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豐富分配考核辦法,緩解青年教師身上的職稱評定壓力,給青年教師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談“青年教師”成長環境時曾經說過“青年人才一定要有伯樂發現,要有環境支持才行。僅僅靠自強不息,靠自己玩命干,個別的可以起來,但整個群體起不來。” 針對教學、科研“兩座大山”,高校應該制定切實有效地制度,為青年教師提供“十年磨一劍”的寬松環境,讓青年教師沉下心來踏踏實實的開展科研教學工作,充分挖掘年輕人的精力和創造力。
總之,“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在教育工作起的重要作用。而青年教師作為教師群體的主體和后備力量,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響著整個教育的方向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行業、地方、高校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尋求有效措施將工作做細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