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方 劉偉 宋亞蘭
【摘要】本文簡述了武漢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發展歷程和武漢市部分公辦小學的英語教育與教學資源情況,分析了武漢市5所小學的學生資源、教師資源、教材、硬件設備和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資源等英語教學資源,并將這些資源在純城市居民子女公立小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例較高的公立小學、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民辦學校的分布做了對比分析。
【關鍵詞】農民工子女 小學英語 教學資源
一、引言
新公民計劃發布的《中國流動兒童數據報告—2014》顯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全國0-17周歲流動兒童人數已達3581萬,粗略數據統計,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超過1400萬。截至2014年底,湖北全省農民工總量達1410.82萬人,其中,省內就業農民工達800多萬(含300萬外省來鄂務工農民工)。全國婦聯在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基礎上于2013發布的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湖北省城鎮中流動兒童的占比為19.67%,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多達14萬。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1998年,為避免進城的孩子失學,武漢市審批了198所民辦學校。1999年起,武漢市公辦學校開始向農民工子女開放,并免收借讀費。武漢市自2000 年開始,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劃片安排, 接納進城農民工子女入學。2008年,武漢市教育局指定283所公辦初中、小學學校,免借讀費接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實地走訪和調查發現,武漢市農民工子弟學校基本在2010-2014年間停辦,我們僅發現一所民辦的專門接收農民子女的學校——武漢春苗學校。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各科學習成績和城市居民子女之間存在差距。其中,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這兩個群體之間的英語學習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本次調查,共對1所民辦農民工子弟小學,3所農民工子女比例超過80%的公立小學和1所只招收城市戶籍的公立小學的英語學科教學資源進行走訪調查,并做對比分析。
二、小學英語教學資源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對五所小學(南望山小學、旭光學校、余華嶺小學、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華師附小)、春苗學校的小學五年級學生進行分班抽樣,選擇2-3個五年級班進行隨機調查。研究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法和實際走訪調查、錄音訪談。
1.問卷調查。分為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共發放問卷學生問卷380份,收回有效問卷365份,無效問卷15份。教師問卷9份,收回有效問卷9份。
2.實地走訪調查。實地走訪調查主要調查學校的硬件設施設備及其使用情況。
3.錄音訪談。訪談對象為所調查學校的英語教師,訪談內容為學校英語教學資源建設情況及其學生英語學習情況。
三、小學英語教學資源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來源概況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華師附小沒有農民工子女就讀,所調查的南望山小學、旭光學校、余華嶺小學、春苗學校的農民工子女比例均超過60%,分別達到了60%、80%、90%、100%。各小學的班級由30-50人組成,其中農民工子女比例較高的學校,班級規模也較大。
2.學生學情分析。
(1)開設英語課之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顯示(圖2),ABCDE 5所學校的被調查學生分別有76.68%、77.77%、67.50%、87.77%、46.15%的學生在小學開設英語課之前接觸或者學習過英語。華師附小(學生全部為武漢市城市戶口)的學生在小學英語課之前學習過英語的比率最高,接近90%的該校學生都在小學英語課之前就開始學習英語。民辦春苗學校(學生100%為農民工子女)的學生在小學英語課之前學習過英語的比例最低。其他3所公立學校(農民工子女比例較高)的學生在接觸英語課之前學習過英語的比例均達到了60%以上。
(2)英語學習目的。ABCDE 5所學校被調查學生中,選擇考試升學作為學習目的比例分別為50%、48.88%、55.00%、66.66%、64.10%。選擇個人興趣的比例分別為50%、51.11%、38.75%、33.33%、35.89%。從圖3可看出,春苗學校和華師附小都有超過60%選擇了考試升學,其他3所學校的考試升學和個人興趣的比例比較平均。不論是城市戶口子女還是農民工子女,考試升學是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
(3)英語學習積極性。統計結果顯示,ABCDE 5所學校被調查學生選擇積極性較高和很高的分別為51.38%、77.77%、42.5%、10.24%、79.99%。選擇積極性一般的分別為38.88%、22.22%、46.25%、73.07%、19%。結合圖4,很容易看出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低于城市戶口子女。全部為農民工子女的春苗學校超過70%的被調查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一般,而全部為城市戶口子女的華師附小超過65%的學生認為自己英語學習積極性較高。在與老師的訪談中,春苗學校的3位老師都覺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差,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較差。華師附小的2位老師中,1位覺得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較高,2位都覺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較高。
3.教師資源分析。
(1)教師基本信息和專業背景。5所學校所調查英語教師均為女性。華師附小有專門的英語教師辦公室,共有3名英語教師。所調查的2名教師中,1位教師年齡在20-29歲之間,職稱為小學二級,具有碩士學位,教齡和在校工作年限均低于5年,本科專業為英語師范,有英語專業八級證書和英語教師資格證,入職前參加過教學實習;1位老師年齡在30-39歲之間,職稱為小學高級,學歷為本科,教齡和在校工作年限均超過10年,本科專業為英語師范并具有英語教師資格證,入職前參加過教學培訓。
南望山小學、旭光學校、余華嶺小學均有2-3名英語教師,其中有部分是兼職英語教師。所調查到4位老師年齡均在20-29之間,4人均為本科學歷,兩人無職稱教齡低于5年,兩人為小學一級教齡超過6年,在校工作年限在1-6年之間。4人本科專業均為英語師范,4人都至少具有英語專業四級證書,2人具有英語專業八級證書,4人均具有英語教師資格證,并在入職前參加過教學實習或培訓。
春苗學校有3名英語教師,年齡在20-29歲之間,1人為大專學歷,2人為本科學歷。3人均無職稱,2人教齡低于5年,1人教齡超過6年。3人在校工作年限均低于3年,僅1為英語專業本科畢業,1人為大專經濟貿易畢業,1人為本科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1人具有英語專業四級證書和大學英語六級證書,其余2人均只具有大學英語四級證書,3人均無英語教師資格證,有兩人入職前參加過教育實習。
簡單對比可以發現,春苗學校的師資與其他4所學校差距較大,由于是民辦學校,條件較差,所調查到的教師在校工作年限均低于3年,師資流動性大,很不穩定。
(2)教師授課方式。為了更好的調查教師資源,我們還調查了教師一般的授課方式。為了掌握教師授課的基本情況,我們設置了4個選項,分別為活動或者游戲、僅僅黑板板書、多媒體課件以及包含上述三種的選項。統計結果如圖5所示,南望山小學、旭光學校、余華嶺小學、華師附小選擇全部三種方式的比例都高于其他選項,分別為63.88%、77.77%、55.00%、81.11%。而春苗學校最高比例的學生選擇了僅僅只有板書選項,達到了84.61%,也有14.1%的人選擇了活動或者游戲。一方面原因是春苗學校缺乏多媒體設備,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英語基礎比較差。
(3)英語課堂教學滿意度。學生反饋教師課堂教學滿意度也可以做為我們了解學校教師資源的一個參考。調查數據顯示(圖6),南望山小學、旭光學校、余華嶺小學、華師附小所調查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分別達到了94.43%、42.22%、32.5%、93.33%,而春苗學校僅為26.91%。春苗學校被調查學生中53.84%的學生對課堂教學滿意度的評價一般。一個原因可能是學校老師專業水平較差,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春苗學校班級較大,插班生較多,學生間英語水平差異較大,基礎較差,增加了老師的教學難度。
4.教材和教輔資料分析。調查顯示,武漢市小學均采用,外研社(劉兆義主編)《英語》(Join In)三年級開始版本的英語教材(不含練習冊),學校和老師都不會購買額外的英語教輔資料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南望山小學、旭光學校、余華嶺小學、華師附小、春苗學校被調查學生被問到老師會不會在課堂上講解除教材外的學習資料時,選擇從不、有時、偶爾三項的分別高達80.47%、91.1%、87.5%、79.22%、91.01%。有學生提到了《英語課課通》,也有老師提到課上會額外講解《安妮日記》。可見教材是所調查小學主要的英語學習和教學資料。但僅僅使用教材教學,也有部分老師反映,課時不夠而教學內容多。
《英語》(Join In)教材簡分析。“該套教材以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為指導思想編寫,關注學習過程,注重以聽的方式導入,強調活動和實踐,按‘理解—識記—學習—掌握—運用的層次推進,注重重復”。調查中,很多老師表示課時少,教材內容多,學生基礎也差,教材上的內容和練習只能抽取少部分組織練習和講解。聽力練習調查中,南望山小學、旭光學校、余華嶺小學、春苗學校、華師附小選擇課堂聽力練習情況時選擇從不、有時、偶爾的分別達到了34.71%、22.22%、53.75%、96.13%、57.77%。除了南望山小學和旭光學校選擇總是和經常的人數超過50%,其他選擇學校這兩項的比例都低于50%,春苗學校的比例最低,而條件最好的華師附小也比較低。可見,在聽力教學中,教師的個人教學特點和習慣影響較大。總體上,5所學校對教材的實際利用情況都不理想。
5.硬件設施和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資源調查。調查發現,除春苗學校外,其余4所學校都有圖書室,但都幾乎不開放,或者并沒有實際運行管理。5所學校教室內均有基本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投影儀和教室內置電腦。但使用頻率不高,尤其是春苗學校,教師基本不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同時,除春苗學校外,其他4所學校均有電子白板、錄音機,使用用較多的多媒體資料包括英語磁帶、英語光盤、網絡視頻、音頻。5所學校的老師上課都會使用話筒或者擴音設備,華師附小的老師使用頻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旭光學校、華師附小、南望山小學的學生使用手機英語學習軟件的頻率較高,老師也會使用網絡平臺諸如一起作業網、慧活寶等布置作業或者任務,但使用頻率不高,檢查力度很小,很難能夠推廣使用。
在被問到這些教學設備和資源對學校英語教學的影響程度時,9個老師中有8人覺得影響較小或者只有部分影響,僅有1人表示影響較大,其中春苗學校的3老師均選擇影響較小或者部分影響。在被問到對這些學校教學資源的滿意度時,南望山小學最多學生選擇了滿意(51.38%),而旭光學校(51.11%)、余華嶺小學(60%)、春苗學校(69.74%)最多的學生選擇了一般,華師附小最多的學生選擇了非常滿意(52.22%)。由上可見,多媒體設備和一些非教學必須的硬件設備對這些學校的英語教學影響較小,在一些農民工子女比例較高條件較差的學校,學生更多在心理上希望改善學校的設備和設施。
四、總結和建議
1.總結。所調查的5所小學均從三年級開始英語教學,三年級到六年級課時為每周2-3課時,普遍存在教材內容多而課時少現象。農名工子女比例較高的學校學生間英語基礎差異較大,插班生較多,學生流動性較大,班級規模較大,教師教學和管理難度較大。農民工子女不論是在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就讀,都普遍存在基礎較差和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所調查的城市戶口子女和農名工子女,考試升學都是他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
同時,雖然農名工子女比較集中的學校硬件設備和實施與農名工子女比例很低的公立學差距較大,但學校的硬件設備和一些多媒體設施使用頻率不高,對英語教學影響不大。但學校條件較好的公立學校能吸引優秀師資力量,很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教師資源的水平和質量。
2.建議。通過調查總結和分析可以看出,要改善農民工子女的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教師資源的水平是關鍵。
(1)提高農民工子女的學習積極性。農民工子女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點是基礎差,不適應城市英語教學的進度和難度。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關心農民工子女的成長。
培養英語學習興趣。關于個人興趣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的研究表明,興趣和成就之間的相關,接近30 %。在英語學習開始的階段,如果能培養起農民工子女的學習興趣,則可以改善學習的過程,同時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學習結果。
關心農民工子女的成長。農民工子女從農村轉到城市,在語言和生活上都有很多適應問題。從以限制編碼為主的語言環境(農村)轉換為以精密編碼(城市)為主的語言環境是進城農民工子女必須面臨的英語學習環境。城市英語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與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文化背景、農民工子女原有的認知結構存在沖突。所以,理解農民工子女遇到的學習困難、生活困難,積極幫助他們適應城市課堂教學,關心他們成長對改善他們的英語學習至關重要。
(2)優化教師資源。農民工子女比較集中的公立學校或者專門招收農民工子女的打工子弟小學教師資源水平較差,在不可能短時間內提高學校教師待遇和學校教學條件、環境的吸引優秀教師的情況下,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切實改善學校的教師資源。首先,可以專門為這些老師提供培訓和進修機會,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水平,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其次,大力開展可持續的志愿服務活動,大學里很多比較專業的支教社團和社會上的非政府支教組織機構都應該加強對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的關注。最后,地方政府可以出臺一些晉升或者職稱評定上的優惠措施,鼓勵優秀公立學校教師到農民工子女比例較高的學校進行1-2內的短期流動。
參考文獻:
[1]新公民計劃.中國流動兒童數據報告——2014[EB/OL].公益服務網,2014-09-26.
[2]武漢:湖北3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N].荊楚網, 2016-02-04.
[3]全國婦聯課題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全文)[DB/OL].中國婦聯新聞網,2013-05-10.
[4]湖北省武漢市采取多種措施解決民工子弟教育問題[N].搜狐教育,2014-08-28.
[5]武漢: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享“同城待遇”[N].新華每日電訊,2010-08-2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