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滿
摘 要:語文素養是一種綜合素養,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其中包含了語文知識、語言能力、學習語言的方法和習慣,還包括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方面,其內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語文素養不僅是語文課程需重點培養的目標,還是學生學好其它各科課程的基礎,也是讓學生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素養,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閱讀教學;培養;語文素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2-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51
什么是語文素養?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它是一個核心的概念。語文素養是一種綜合素養,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其中包含了語文知識、語言能力、學習語言的方法和習慣,還包括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方面,其內涵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語文課程要在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上下功夫。語文素養不僅是語文課程需重點培養的目標,還是學生學好其它各科課程的基礎,也是讓學生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愛國品質,以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想方設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基本的寫作能力。語文課程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素養,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和諧發展。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注重“趣”字,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亦是如此。如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是每位教師的首要目標和任務。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就失去了學習語文的動力,也就無從談起學好語文或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了。沒有興趣,學生對學習語文勢必會感到乏味,甚至感到厭倦,對今后繼續學習語文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學而有所趣,學而有所樂。
如,教學《包公審驢》一課后,我讓學生嘗試排演這個課本劇。學生學習課文后,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人物的性格品質也有了一定的把握,于是,我組織學生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布置了簡單的舞臺,便指導他們把這個歷史故事演一演,以此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劇中人物性格品質的把握。這樣,通過表演小話劇,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極大樂趣。
二、凸現“讀”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重視指導學生把書讀好,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把課文讀通,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一)切實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更正確,更流利
每當遇到一篇新課文時,朗讀就是學生首要做的事情。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有通過讀,才能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語文的“味道”。教師要從哪些方面指導學生把書讀好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能把句子讀通順,進而能把整篇課文讀流利。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讀音,引導學生注意朗讀細節,指導學生把書讀好。
比如教學《七色花》第一課時,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學習了生字新詞后,便認真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可借助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力爭讀準字音。然后教師范讀或者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范讀,讓學生理解課文朗讀的節奏。再讓學生分段指名讀,師生共同糾正一些仍舊出錯的讀音,指導和幫助學生把書讀正確。通過耐心地指導,讓學生達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的程度。這樣,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把課文多讀幾遍,做到能夠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再讓學生說說對課文的整體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
(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譬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為扎實開展好閱讀指導,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四讀: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我相機指導;泛讀課文,說說文章描寫了哪些美景;精讀課文,找出文章優美的句段,認真體會其語言表達美;品讀課文,在教師設置的樂曲聲中或高聲或默讀,體會以靜寫動手法的精妙,體會和想象“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情畫意。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還積累了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培養了良好的語感。
三、重視“訓”字,強化語文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師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就應該特別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一)重視對字詞句的理解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聯系實際的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如教學《草原》一課時,有這么一句話:“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怎樣理解這句話里的“回味”呢?我要求學生把這一自然段認真地朗讀了一下,讓他們慢慢感受草原的美麗,然后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說說“回味”是什么意思?這樣一來,學生感悟到了,這是說草原的景色太美了,連駿馬和大牛都陶醉了。
(二)重視在“讀”中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基本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師生要重視口頭語言的訓練,深刻認識其重要性。故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草原》一文后,我問:“如果你們有機會來到了草原,你們最想做什么?”學生有的說想看看草原的美景;有的說想騎一騎蒙古馬;有的說想去吃手抓羊肉;也有的說想去喝蒙古奶茶;還有的說想和鄂溫克姑娘們一起唱歌和跳舞;還有的想看小伙子們表演套馬和摔跤……
(三)重視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翱翔文本之中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教學《如夢令》和《漁歌子》兩首詞后,我要求學生根據兩首詞的內容和教材中的插圖,想象它們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的話,把這兩首詞改寫成記敘文。通過這樣的想象訓練,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參考文獻:
[1] 丁曉麗.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9).
[2] 仵軍興.淺析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J].學周刊,2013(6).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