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立蘋 高玉福
摘要:《園林史》是園林類專業的基礎史論課程之一。本文重點論述了園林史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根據實際教學工作經歷分析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園林史教學的幾點建議,為園林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史;課程教學;思考
項目基金:吉林省高教學會高教科研課題2016年度立項課題以延邊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導向的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GJX2016D23)成果;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地方民族院校園林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GH1602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300584);延大科合字(2015)第17號課題共同資助
中圖分類號: G642;TU-098.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1.075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社會對高級園林專業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開設本科園林類專業的院校有200余所。園林是一門跨學科、多領域的復合型專業,涉及植物學、林學、園藝學、建筑學、風景園林學等多個學科,強調基礎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融會貫通。
《園林史》主要闡釋園林的起源、演變、發展規律及其特征,論述物化為園林的外在形態、風格、體系,內容涉及世界園林幾千年的發展與變遷,是園林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延邊大學園林專業開設《園林史》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一些學生甚至認為《園林史》課程可有可無,用處不大。本研究主要論述園林史的教育功能,并結合《園林史》課程教學中的切身感受,探討了高等院校園林專業園林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從而提高園林類專業史論的教學。
1園林史的教育功能
園林史知識涉及幾千年的發展和變遷,內容豐富全面。如果不重視《園林史》課程的學習,勢必會導致學生對園林的歷史淵源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客觀評價古典園林取得的豐功偉績,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園林史教育不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園林規劃設計能力。
1.1 園林史教育有助于學生理解園林知識的本質
通過《園林史》課程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中外古典園林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學會從園林的最初形式、發展等方面了解園林的發展歷程,熟悉園林規劃設計的創作淵源和文化內涵。
1.2園林史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通過《園林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外園林經典案例產生的歷史條件、人文背景、設計者和使用者,深刻理解園林與人類歷史發展的關系,從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如何傳承歷史上經典的園林景觀,尤其是中國古典園林,并最終設計出真正具有時代精神的新時期作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3園林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21世紀競爭的關鍵因素是人才,而人才的水平主要取決于個人綜合素質,掌握多個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并融會貫通,是當今社會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園林史》課程內容龐雜、學科綜合性強,涉及歷史學、文學、美學、建筑學、園藝學、植物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園林史的教學能夠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幫助學生加深對不同學科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
2 園林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教學方法傳統,上課氛圍沉悶枯燥
延邊大學園林專業成立十余年,教學方式為傳統的講授法,大部分是單向的、靜態的灌輸方式,上課環節顯得單調和枯燥。大多數學生上課時忙于記筆記、考試前忙于背筆記,考試結束后發現學了一學期竟收獲甚微,導致考試過后許多學生在總結課程學習,面對各種源遠流長的典型園林實例也不辨源流,摸不清頭緒。
2.2 學生重視程度不夠,熱情不高
部分學生對園林史課程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認為該課程屬于純理論內容,不如園林設計、園林制圖等實用強,對以后的就業幫助較小。這種心理導致部分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了園林史的教學效果。
2.3 課程考核方式較為單一
目前我校園林史課程的考核形式是期末閉卷考核,課程最終成績由卷面分數(70%)和平時成績(30%)兩部分構成,很多學生認為平時不用認真學習,只要考前一周挑燈夜戰,死記硬背,通過考慮即可,而削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園林史課程內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3《園林史》課程教學思考
3.1教學方法的改革
《園林史》課程內容龐雜,涉及學科豐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采用單一講授法,打破原有教學模式,推陳出新,根據不同講授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法,提升教學效果。如采用聯想式教學法,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并分析、歸納和整理,將同時代的園林進行橫向比較,同時還將古代與近代、當代景觀設計的發展特點及趨勢進行縱向比較,這樣可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另外,案例教學法也是當前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由學生通過閱讀案例,查閱資料,并進行萃取案例中的精華之處,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根據課時及授課內容適時使用案例教學,使學生深刻領會不同時期的園林特征,真正做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 。
3.2 創新《園林史》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是評價教學效果和衡量學生掌握課程知識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課程教學重要內容之一,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整體水平。以往的《園林史》課程考核主要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致使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即便有的學生成績不錯,但大多局限于字面理解,沒有做到融會貫通,沒有真正達到教學的要求。
隨著多樣化教學法的應用,《園林史》課程的考核環節也應該由傳統的閉卷考試改為多種評定方式相結合。提高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手繪表現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加深對園林史重要知識點的理解。
園林史包含了人類無數智慧的結晶,是人類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創造自然的過程,包含了人類對生存環境理解的重要歷程。正確認識古典園林發展歷程,汲取其精髓服務現代教學,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嘗試,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滿足當前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嚴俊鑫,劉曉東,王競紅,等.高等農林院校園林史教學新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4):453 - 456.
[2] 母洪娜,孫陶澤. 聯想教學法在《園林史》教學中的[J].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8(08):267-269.
[3] 另青艷.案例教學法在中外園林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5):87-90.
[4]戴代新,王敏.同濟大學景觀學系本科生態規劃設計教學的探索[A].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
[5]楊學成,林云,徐正春.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3,(03).
[6]張毅川,趙蘭枝,齊安國,喬麗芳.談農林院校園林專業實踐課程的改革[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4,(03).
[7]張濤,段大娟,聶慶娟,劉冬云,史寶勝.園林專業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改革的探索[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7,(02).
作者簡介:榮立蘋,延邊大學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園林植物應用與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