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高珊 楊思思
摘要:在網絡、智能終端、數字技術等得到全面整合的新媒體背景下,農業科技期刊應結合自身的特點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使農業科技期刊獲得新的發展空間。本文主要從與讀者的互動、創新發行模式、農業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3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農業科技期刊;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G230.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1.077
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是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4大媒體之后的第5媒體。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渠道不斷地拓展,新媒體已經不知不覺的融入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閱讀習慣,所以科技期刊也應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的進行轉型、整合,利用新媒體擴大影響力,從而尋求到更好地發展空間。農業科技期刊承載著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傳播農業知識、交流最新農業科研成果、農業科學評價等使命,是展示一個國家農業科技水平和發展現狀的窗口,在科技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媒體背景下,對于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本文主要探討新媒體下農業科技期刊的發展模式。
1新媒體的特點
目前,新媒體主要包括互聯網新媒體(網絡采編平臺、 官方主頁、電子郵件、官方微博、 博客),網絡電視,網絡廣播,網絡報刊,手機新媒體((手機報、手機電視、微信、飛信)),電視新媒體等[1] 。新媒體的4大特點為:交互性和時效性;海量性和共享性;個性化和社群化;多媒體和超文本。其具有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準到達、推廣方便等特征,因此新媒體在靈活性方面遠遠超越了傳統媒體。
2 農業科技期刊在新媒體下的發展模式
2.1 與讀者的互動
2.1.1 傳播方式的雙向性 傳統科技期刊是單向地向讀者傳遞信息,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則是雙向的,新媒體技術傳播的互動性決定了其在科技期刊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傳統科技期刊中讀者只能處于接受的角色,而在新媒體下,讀者卻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作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利用新媒體和讀者進行交流,這種信息的互動性使傳統科技期刊煥發出新的活力[2]。
2.1.2 新的交流方式 傳統科技期刊以學術交流為主要的交流方式,而新媒體可以通過網站、微信平臺、QQ等新興的傳播方式,更好的和作者、讀者之間進行互動,同時新媒體的受眾更多,傳播面更廣。因此在新媒體下,能增強期刊工作者和讀者、作者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進一步豐富期刊內容、增強期刊的影響力。
2.1.3 新的推送模式 農業科技期刊的讀者,期望獲得對自己工作、生活有實用價值的文章。編輯部工作人員可以收集讀者的需求信息,和期刊現行的模式進行整合,在保證期刊科技價值的前提下不斷地擴大期刊的受眾群體,并推送給可能有需求的讀者,使讀者有個性化、定制化的感受。在進行推送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內容的質量,還應該嘗試推送方式的個性化,通過調研了解部分讀者閱讀愛好,采用取多元化形式來推送,例如推送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的結合體。
2.2 創新發行模式
2.2.1 表現形式 傳統科技期刊往往以文字和圖片2種形式來呈現,而新媒體則可采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的表現形式,使期刊的內容形式表現的更靈活,更“接地氣”,以鮮明的特色贏得更多的讀者。
2.2.2 新的發行模式 新媒體下,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和閱讀習慣正在發生著改變,尤其是年輕人現在更習慣在電子設備上進行閱讀,所以科技期刊在做好紙質發行的同時,應該將目光轉移到電子期刊的發行。但是,目前我國的科技期刊特別是農業科技期刊的數字化發行,還主要依賴于國內一些大型的數據庫平臺,只是機械地將傳統期刊紙質版內容數字化,并上傳到網上進行有償地下載和瀏覽[3],這離真正的期刊數字化還有一定距離,編輯工作者應探索移動終端的發行模式,這樣才能使科技期刊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更好的服務于讀者。使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網絡閱讀文章,并且實現讀者、作者、編輯三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2.3農業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
農業科技期刊的工作者已經逐步認識到新媒體技術在辦刊過程中的重要性,開始嘗試著新媒體下的轉型。農業科技期刊編輯新媒體素養培養的主要內容包括:
2.3.1要有寬闊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 我國農業科技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農業科技期刊的編輯應具有扎實的編輯技術能力和豐富的農業知識,能熟練應用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同時要了解農業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和發展方向,掌握編輯領域的前沿信息,還要把握好市場動態并具有選題策劃及組織實施能力,隨時吸收最新的國內外農業科技熱點,了解新的農業科技知識,這樣才能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2.3.2熟練的使用新媒體工具 多數科技期刊采用了網絡采編平臺,同時,在期刊的推廣中,許多期刊運用了微信公眾平臺。 編輯工作者應熟練的運用好各類新媒體工具,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更好地完成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等工作。加工出作者搜得到、讀得懂、用得上的好作品,努力提高大數據下論文的顯示度。
2.3.3 術業有專攻,細化編輯的分工 應對新媒體的發展,編輯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常規的校編工作,應該將工作進行細化,根據數字出版的特征可將編輯分為:策劃型編輯、學術型編輯、技術型編輯、營銷型編輯。這樣編輯可以根據自己的擅長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在專項上的做到更專業。
3結語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科技期刊應主動順應從傳統媒體傳播向網絡傳播轉變的這個趨勢,適應新的發展模式。而農業科技期刊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尋求自身的發展道路,積極探索創新,不斷的拓展期刊的廣度和深度,提高期刊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實現在新媒體時代的進化,進而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石磊.新媒體導論[M].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9.
[2] 陳唯真.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技期刊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03).
[3] 向颯.期刊數字化發展及品牌延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66-67.
作者簡介:李媛媛,碩士,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研究。
通訊作者:楊思思,博士,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重點科技領域專利分析,科技情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