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摘要:數學知識是來源于我們的生活的,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老師不應該僅僅重視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必須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但是怎樣將生活和數學結合起來,保證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很多數學老師都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數學學習更離不開生活。人類的社會實踐產生了數學,并且促進了數學的發展,而數學又服務于社會,成為人們認識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每一位教師都應根據兒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學的規律,讓學生學得輕松,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就只有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更好地實踐課改精神,推進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培養開拓創新精神新人。如果數學課堂脫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在小學數學新教材的教學中如何使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呢?
一、活用教材,走進”生活”
現代教育論認為:不關注人的發展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學生是有個人愿望、意志和需要的人。為此,新課程強調了課程功能要從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所以,教學內容應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讓學生想自己所想的,讓學生發現自己想發現的數學。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要求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要用好教材,更要用活教材。同時,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特別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校實際,大膽重整教材,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增加數學教學的實踐內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感受數學的價值。此外,還可開設一些數學活動課,向學生適當補充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圓形、圓環、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節《操場之謎》的數學活動課,教師以本校的操場及知識支撐點,精心創設”小設計師”、”小參謀”、”創意金點子”等問題情境,不僅讓學生鞏固了知識,更是豐富了學生的解題策略,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如:在《購物》中可根據不同年級的活動設計活動課,低年級《買東西》,中年級《購物中的數學問題》,高年級《商品交易中的數學問題》;又如在《統計》中也也可根據年齡段設計《小小統計員》,《調查與統計》……等等。
二、合理結合,讓數學走進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數學也應該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把數學和生活有效的聯系起來 ,這樣的數學課堂會更加光彩照人。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多給學生創造一些運用數學的機會。例如這類題目:有兩家商場都對同一種商品進行打折活動,一家商場是這樣的優惠活動:美的每只2888元買一只贈送250元:另一家商場的優惠活動是這樣的:同樣型號的美的空調每只2558元,買一制贈送價值150元的電風扇一只。那如果媽媽想問買一只這樣型號的空調,你能幫媽媽想想,買哪個商場的空調更加合算呢?
當學生每次做完這樣的和生活密切聯系的題目時,這時候老師就要抓住時機表揚他們,并且讓學生感到數學的用處十分大,鼓勵學生把所有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紅,幫助爸爸媽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學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獲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間的密切聯系。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絕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教學工作者們朝著這個方向堅持不懈地精心研究并且落到實處,總有一天,我們的學生會熱愛數學、體會數學、感受數學、理解數學,最終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發展數學。
三、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
數學知識最終服務于生活,回歸于社會生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個只注重求知過程、只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掌握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眼睛,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懂得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總能找到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抓住了聯系,就能把活學到的知識進行活用。但這種思維習慣也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培訓。比如在學習”百分數意義”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我們班有30%左右的學生在家使用電腦上網,其中2/3的學生是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而1/3的學生卻在玩網絡游戲。看到這一現象,談談你的看法。適當地進行一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自覺地把所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培養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的意識。
四、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數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例如在講授”利息”的知識點后,筆者安排了這樣的課外作業”自己做一次小小會計員”,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后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最合算?在這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反復比較的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此次活動還可以是對學生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實現教知識和育人的統一。這樣聯系實際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將其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且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符合數學發展需要的,不但能夠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實踐方面的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