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桂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要推行素質教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師要面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轉變。本文主要從轉變教育理念,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實施差異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重視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六方面內容進行探討,力求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效率;課堂效率
一、課堂引入要有吸引力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可塑性強,好奇心也很強,抓住這個特點,在每一節課的開始就及時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有利于思維的發育和成熟。引入新課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來設計,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分析、歸納總結得來的。所以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引入新課,比如在講初中物理“大氣壓”這節課時,可先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并請兩位力氣大的學生對拉兩半球。盡管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還是不能拉開兩半球。這就使全體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強烈的探究心理,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兩半球緊緊地壓在一起呢?從而馬上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教師進一步深入分析作了“鋪墊”,最終達到學生思維和教師思維同步的目的。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實際問題引入新課。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趣、生動和活躍。如正確的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它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這要求物理教師不能以課本內容為研究對象,考慮課堂的教學方法,而應該立足于學生,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發展過程,去創設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情境,引導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不是教師預先規劃好教學,也不是在三尺講臺上兜售自己的方法,而是由學生探究得到不同的方法和結論,通過教師有組織的引導和交流,得到共識。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盡相同,程度也有差異,教師就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給每個學生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三、轉變教育理念,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好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所教的內容都“講深講透”,不給學生課后留下疑難,讓學生課后提不出問題。很多教師都習慣于把知識組織得井井有條,對課程內容的每一個細節作詳盡的解說,對學生可能發生的誤解一一予以告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教師的責任是教會學生自己去取得知識,教師教的目的是讓學生以后不需要教師。教師教好物理學,關鍵是教思路、教方法。教師應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啟發學生“勇于提問,勤于思考,富于聯想,善于總結”,培養學生自覺地、努力地鍛煉自學的能力。
教學目標是每堂課教學過程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實效性的直接依據。面對大多數的學生,教師要確定一個適當的教學深度,使之對學生而言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難,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學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施前,對學生原有的認知條件、情感態度以及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意圖和學生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之后,制定出教師和學生期待達到的教學目標,精心備好每一節課。
四、實施差異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學生個性差異,有一部分學生在教學中有著特殊性,他們成為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可忽視的群體。
對于學習困難生,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予他們鼓勵性評價,不斷地激發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課后做好個別輔導,讓他們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快樂。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適當分層、有梯度的例題、習題,增加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題目,然后根據學生作業反饋情況分小組輔導。這樣能處理好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在面向多數前提下,照顧到少數,對學生的差異給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
五、優化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提問技能是教師以提出問題的形式,通過師生的相互作用來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提問可以應用于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師提問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可以利用聯系實際列舉式的提問。例如:“舉例說明浮力的應用”“舉例說明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在生活中的應用”等。這一類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努力搜尋記憶中的生活知識,并在相互啟發下,可舉出更多的例子,再由學生分辨哪些舉例是對的、哪些錯的,然后再把對的進行分類。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也可以利用物理知識應用性的提問。例如自行車是學生常見的交通工具,在復習力學時提問:自行車應用了哪些力學知識?你如何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使你的自行車能騎起來舒服又快?課堂上引導學生作出正確解答。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針對課堂提出的問題,安排學生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小修理、小制作等,這對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有幫助。
教師還可以利用引起爭論,激發思考的提問,例如力學中“力是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一個物體在拉力的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拉力突然減小了,物體會怎么運動呢”以及“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停頓幾秒的過程中做不做功”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照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辯論,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提高教學效益。
總之,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時代,課堂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在提高課堂實效性方面還有很多研究的空間,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挖掘,還會有更多的經驗總結出來,希望有更多的教師行動起來,一起為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美嬌.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中學,2014(2):168-170.
[2]李勇.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b版,2014(32):38.
[3]魏淑萍.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祖國:教育版,2013(5):443-444.
(作者單位:重慶市巴南區花溪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