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莉玲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應該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為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創造條件。
【關鍵詞】初中教育;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有效性
閱讀教學簡單的說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相關文本的解讀過程中,并根據自身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對文本內容加以理解和感悟,最終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獲得知識的積累。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已經開始發展,教師引導學生對相關文本進行閱讀不僅能夠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還能夠通過科學的教學引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等,對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下面本文就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鑒。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講解前應該認真備課,在充分把握和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在講解《祝福》一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目標定義為探究祥林嫂的死因,進而從個人和社會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最終獲得“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結論,比直接讓學生認識封建禮教的黑暗性更為明確,便于學生理解教學主旨,有利于提升閱讀有效性[1]。其次,樹立大語文觀。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這一斯文特征樹立大語文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閱讀,進而不斷擴大閱讀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整體閱讀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教材和教室,而是開始向社會拓展,更加貼合生活實際,容易促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共鳴,進而更為深入的理解文本,增強閱讀教學有效性。
二、靈活使用各種教學策略
1.重視“讀”的教學環節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讀”,只有不斷增加閱讀量才能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結合文本特點和教學需要合理引導學生進行默讀、略讀和精讀。具體操作方面,教師應該加強對默讀的重視,促使學生能夠在潛心的默讀中理解文章的精神意蘊[2]。此外,在“讀”的教學環節,教師也可以適當的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吸引學生的閱讀注意力,組織學生進行多角色朗讀等,提升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
2.重視彈性留白,促使學生在閱讀中自由想象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總應該注意對閱讀材料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并采用適當留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促使學生通過現象和聯想更為深入的理解文本,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基礎上,真切概念股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例如在講解《孔乙己》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通過閱讀在教師的教學提示下發揮聯想和想象,提出“一個無望的人物和一個絕望的社會”這一閱讀感受,閱讀教學有效性得以彰顯出來。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最關鍵的問題上放棄講解,讓學生進行理解和分析,為學生預留下探究的空間,這樣巧妙的留白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提升學生的創造性,還兼顧了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對教學效果的強化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3.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感以及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等,進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探究性文本閱讀能力,增強閱讀教學的靈活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教學實踐中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唯有通過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學生的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才能得以彰顯。基于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但是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合理掌握多元教學的度,避免產生任意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死海不死》這一文章的過程中,就可以鼓勵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分析死海產生的原因和發展趨勢,進而要求學生以死海地區人民的身份向當地政府提出保護死海的建議,最大限度的避免死海這一世界奇觀消失在世界上。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悟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并增強了自身社會責任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語
通過上述研究和分析,基于新課程改革思想,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講解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長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策略,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有效性,提升初中閱讀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李世偉.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2(28):20-20.
[2]宋立春.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2):172-173.
[3]陳景燦.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研版),2014(13):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