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蓉蓉 蔡普民
【摘要】馬克思主義灌輸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活動的指導理論,更是對21世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灌輸理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不斷秉承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原則,在教學載體、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高校思政課教師素質上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創新。
【關鍵詞】灌輸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
![]()
緒言:灌輸是指主體將特定思想移入客體的教育過程,在現代漢語中,對“灌輸”的解釋是“輸送、注入”的意思。馬克思在撰寫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一文中首次提到了灌輸論的思想。馬克思認為只有通過“灌輸”使得無產階級掌握科學的理論,才是工人階級獲得解放和自由的必然途徑。【1】灌輸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政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根本原則。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和發展,全面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灌輸論的科學內涵并將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并對之不斷創新,才能最大化發揮中宣部、教育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目的,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論觀,凝聚大學生的力量,共建和諧社會。灌輸原則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原則之一,在教學載體、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高校思政課教師素質上有著不同程度的時代轉換。
一.堅持灌輸載體的不斷創新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灌輸原則的現代轉換首要就表現在載體的創新。馬克思主義灌輸論要求必須以人為本,從灌輸客體的具體特征出發,使灌輸的內容、形式與方法與灌輸客體的具體特征相適應。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對象不同,那么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我們應該根據當今時代條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高校大學生的具體特點,積極尋找新途徑,從而拓寬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載體。教學載體主要表現為符號信息載體、活動載體以及光電信息載體等方面。
1.高度重視與不斷創新活動載體
活動載體是將內容隱含與活動之中,通過讓學生參加具體的活動來提升其道德情感、認知感悟,從而接受教學內容的載體。活動載體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開展各種活動,使得思政課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為大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實現理論灌輸與自我教育相統一的目的。活動載體具體表現為演講、報告、辯論等形式。通過運用各種各樣不同形式的活動載體,來增強灌輸理論的效果。
2.優化教學媒介載體
媒介載體主要包括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介。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大眾傳播媒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發揮有著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媒介載體也越來越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學媒介載體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前提條件,在內容上貫徹落實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在形式上要更加貼近大學生的心理和實際,以新的觀點、新的思路、新的內容和形式,新的媒介技術展現在當今大學生面前,擴大思想政治理論的覆蓋面,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堅持灌輸形式的不斷創新
灌輸是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途徑和手段之一,如何有效激發灌輸主體的興趣,增強灌輸課題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注重創新灌輸形式的多樣化就具有了現實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灌輸原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進工具和方法,尤其伴隨互聯網的出現和迅猛發展,順應時代潮流,學會利用網絡資源,運用現代的信息理論和網絡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灌輸工作就成為我們不可忽略的責任與要求。
三.堅持灌輸方法的不斷創新
列寧指出:“在探索的認識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體方面的某個手段,主體方面通過這個手段和客體的聯系。”【2】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根據社會變化的需要,不斷在實踐與理論中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的灌輸原則,從而增強灌輸的實效性。
1.堅持顯性灌輸與隱性滲透相結合
灌輸與滲透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原則。灌輸原則落實在教學方法上就表現為灌輸教學法。灌輸教學法的本質是思想政治理論的正面宣傳,是一種顯性的教學方法,滲透教學法是把思想政治理論融于特定的載體或活動中,通過熏陶和感染,達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是一種隱性的教學方法。灌輸教學法與滲透教學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兩者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在灌輸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灌輸,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其中就已經包含了“滲透”的成分。在滲透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把灌輸和滲透有機統一起來,切實優化灌輸效果。
2.堅持灌輸與啟發的不斷結合
從教育學的角度講,啟發教學法是指引導、啟示、激發教育客體自覺地、積極地學習和思考以及主動實踐的方法。也就是《論語》中所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啟發教學法的顯著特點在于不斷揭示矛盾,創設問題的情境,喚起客體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實踐的主動性。灌輸和啟發兩者之間的關系既有對立,又有著統一。灌輸主要強調的首要是“灌”,而啟發則在于“啟”。兩者之間又是相互包含的,灌輸包含著啟發,脫離啟發的純粹的灌輸是不存在的。灌輸的內部總是包含著啟發的因素和成分。沒有啟發,灌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灌輸與啟發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法,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片面強調灌輸而忽視啟發,或者片面強調啟發而忽視灌輸的傾向都是錯誤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注意二者的有機統一。
3.堅持灌輸與大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
灌輸的實質就是不斷向大學生輸送正確的思想,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提高大學生認識。大學生自我教育是進行他們自我反省、自己教育自己,不斷改造自己主觀世界的過程。灌輸方法與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方法,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從根本意義上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是一個從外部灌輸的過程,也是大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
4.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灌輸教學法的組織者與實施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起著主導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寬厚的文化素質、較強的業務素質、健全的身心素質等,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斷灌輸創新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一個前提性、根本性的保障。
總之,灌輸原則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原則之一,在教學載體、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高校思政課教師素質上有著不同程度的時代轉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2]列寧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