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靜
摘 要:新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了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使美術教育內涵更加豐富。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學習和實踐,對現代教育觀念、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做了一次較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就美術教學模式改革,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反思。
關鍵詞:創新;自主學習;愉快教學;內在潛能;人情化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的提高與完善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必須創新課堂教學,才能發揮美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教育發展的實踐證明,只有始終堅持創新,才能加快教育的發展步伐。在這種精神指導下,新一輪教學改革以全新的教育觀念和強勁的態勢沖擊著中國的基礎教育。
教育要以人為本,教材也應以人為本,課堂教學更要以人為本。在這里,就有關美術新教材啟動下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創新教材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一、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創設課堂內容的志趣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從教學過程來看,知與不知,啟發與思維都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教師處于知和啟發的地位,學生由不知到知,接受前人勞動的智力成果,不是像容器一樣簡單的收納,而是一個“再發現”“再創造”的思維過程,這是學生認識的一條規律,不然囫圇吞棗所接受的知識是沒有價值的虛偽的知識。
如,在學習有關透視原理中,教師可先舉例,問:“站在火車軌道中間,極目遠望,會發現火車軌道有什么改變?”待學生答出“兩條軌道之間會越來越窄”后,教師接著讓學生動腦思考,生活中還有無類似現象?他們會考慮到公路兩旁的樹木、整齊的樓房、蜿蜒的山路……從近到遠,都發生了變化。這時,學生的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師生順勢總結出透視的原理——近大遠小,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引導過程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當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合,能夠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并能夠得出結果,過易或過難都達不到目的。既要摘的果子目標明確,而且要“跳一跳,夠得著。”“讓學生拿著教師給的思想磚頭,在謀劃籌建新大廈,知道應該放在哪里,并了解整座大廈的設計全貌”。
二、因人施教,注入情感,注意課堂內容的新穎
在新型課堂里,應堅持教學民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保持教學人情味,縮短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通過課堂這個窗口與學生建立伙伴式的平等關系。
教師可以走下講臺,拿起范作,舉出實例,營造出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由此刺激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心理活動潛能,使他們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展示多彩的想象,引導他們積極實踐。
比如,在設計美術教學案例“做一回服裝設計師”時,可以首先讓學生在舞臺上走秀,展現自己服裝的風采,并啟發學生想象不同特色的服裝,適時運用多媒體播放不同的職業形象及其服飾。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在創作前學生腦海中已積累了大量元素,完成作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學生在生動有趣、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充分體驗美術創作活動的樂趣和成功感,可以使美術課堂在學生的激情創作中富有成效。
三、嘗試教法,巧用手段,保持課堂內容的持久
傳統美術教學方式過多地注重教師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新教材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是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過:“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我們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用巧妙的提問方法,激起學生急切地追根尋底的懸念心理,以引發興趣。比如,講色彩搭配規律的時候,老師可以拿來儀器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明白色彩的變化,激起學生探索知識的愿望。
在美術教學中要確立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根據一些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提問,大膽設想;學習新知識時,要隨時注意與舊知識建立聯系,教師應當銜接好新舊知識之間的鏈條,及時把握,及時調整,及時延伸,以舊引新,新舊對比,讓學生主動接受和理解新知識。
在人性中,普遍存在著需要被肯定、被認可的成分。正如哲學家詹姆士所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放下師道威嚴,以一個慈愛的長者或一個朋友的身份,去諄諄引導學生自主地去學習,肯定學生,使他們在被認同的心情中不自覺地接受美術知識。
四、積極溝通,及時評價,譜寫課堂內容的熱情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應該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不要隨意扼殺學生作品里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美術作品具有多樣性,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技法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內心感受,如果給學生太多限制,條條框框就會約束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就如一滴滴甘露,會使學生的心田得到滋潤,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且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美術的熱情。
總之,美術教學創新,以極強的沖擊力梳理了以往舊有的模式。教師的活動范圍也不只是在講臺,而是經常走到學生中間,教師把眼光放在每個學生身上,對每個學生都充滿著期待,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師生雙方都能沉浸于教學活動中而忘掉各自的角色時,就能共同感受知識的偉大力量,這樣,我們的教學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堅持創新理念,改革美術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地活動,共沐燦爛陽光,是我們每個美術教師的責任。
參考文獻:
焦冬雪.教育改革的新教學模式下的現代高中美術教學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4(0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