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數學教學基本上是以課堂教學的方式系統的傳授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法,學生的作業設計也大多局限于“課本”和“同步”的書寫演算。為了克服以往作業重復練習多且簡單無趣等弊端,潛心研究數學實踐作業的開展,活化學生的思維,調整學生認知結構,在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實現了讓學生把課外作業作為一項自己需要的、樂意的事情去做,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實踐性作業;提升;興趣;綜合素質
數學是一門思辨性學科,傳統的數學教學基本上是以課堂教學的方式系統的傳授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學生的作業設計也大多局限于“課本”和“同步”的書寫演算。長期以來,形成了“學數學就是要會做題,學好數學就是要會做難題”的錯誤觀念,使教師把作業作為提高考試成績的重要法寶之一,把它當作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手段。致使作業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機械、重復的較多;形式單調,書面作業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為了克服這些作業的弊端,讓學生愛上數學,這些年我潛心研究數學實踐作業的開展,為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服務。
一、拓展實踐作業內容,為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興趣服務
數學實踐作業,活化學生的思維,調整學生認知結構,改變了以往“數學難學,枯燥無味”的觀點,認為“數學有趣、有用”的人數大大增加,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1)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設計成有趣的實踐作業。例如,在長方體棱的認識環節,我設計了一個操作作業,為每組提供了數量不同,長短不一小棒,讓學生在反復的操作與思考中發現長方體的棱在數量、分組及長度等方面的特點。通過這次實踐作業,他們在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時的準確率和靈活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2)把難于理解的數學習題設計成形象直觀的操作。例如,植樹問題中的“一端栽”、“兩端都栽”、“兩端都不栽”三種情況下的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學生們最容易搞糊涂,將其設計成實踐活動,在擺一擺、畫一畫的基礎上總結發現,與以往死記硬背公式的做題方法相比,錯誤率明顯降低,學習效果大為提高。
(3)把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生活設計成實踐作業。例如,“物體的包裝怎樣最省材料”這個實踐活動,以超市中玲瑯滿目的商品包裝為切入點,以解決如何包裝、捆扎最省材料這一問題為目標,活動中孩子們邊操作、邊記錄,通過計算不但發現了最省材料的包裝、捆扎方法,也發現了其中隱藏的節省規律。通過這次作業,孩子們的應用能力得以提高。
二、在完成數學實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1.體會到完成實踐性作業的艱辛和快樂,培養了學生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意志
實踐性作業不同于普通作業,學生可要付出比平時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例如:學習了單價、數量、總價后,做一天的小當家,學生就碰到了“斤”、“千克”、公斤“間的換算,討價還價的竅門,第一天的當家經驗,以超過預支而告終,第二天小當家做好充分準備,事先預算好今天的開銷準備,而后在市場上了解總體情況,再進行合理搭配,終于得到了寶貴的理財經驗。用小當家的話:“長大了,我可不要當家,當家真累,還得要數學好,才能做合格的當家。”
2.同學之間增進了了解,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
合作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種行為,而是一種需求,一種共同的心理傾向。對于某些實踐性作業,95%的小組由學生自愿結合,98%的組長由組員推選,90%的學生認為小組合作愉快,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例如“小統計”、“面積的測量與計算”等都需要集體的智慧,集體合作。
3.擴大了學習數學的知識面,促進各學科的學習
數學學科是一門涉及領域廣的學科,傳統的作業只局限于數學知識,而實踐性作業卻會涉及到許多知識,例如:在統計家庭開支與提出合理化建議方面,許多學生學會了看電表、水表、閱讀收據等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4.促進學生走向社會,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和信心
實踐性作業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學生去實踐探究,就是盡可能的讓學生走向社會,使學生在與社會的交往中得到鍛煉和提高。通過實踐性活動,某些性格內向的女生變得開朗、大膽了,能紛紛和社會人員打交道,在調查材料、商品價格、菜場調研中,100%的學生都通過了不同的渠道,獲得了不同的數據和經驗體會,90%的學生通過活動覺得自己能出色完成一項任務。
可以說數學實踐性作業為學生在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實現了讓學生把課外作業作為一項自己需要的、樂意的事情去做,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簡介:
王學艷(1975~),女,河北省任丘市人,工作單位:華北油田供應學校,職務: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